返回

出租车司机杀人,社会反应为何平淡

出租车司机杀人,社会反应为何平淡

订阅 2019-3-24


前几天有朋友和我说,你知道吗,滴滴又出事了,广州一法院的女书记员夜里打车,让滴滴司机杀害了。我心里叹了一口气。转而疑惑,这事我怎么没听说,是刚发生吗?朋友说就是这几天,在广州珠江新城。


在大城市的繁华中心,滴滴出这么大事,居然没上新闻?要知道,过去几年滴滴司机一出大案,就是全国皆知。这一次媒体怎么会放过?


昨天,我在微博看到滴滴出行辟谣。所谓「广州法院女书记员打滴滴被奸杀」并非真相,犯罪嫌疑人并非滴滴平台的司机。


广州公安很快也发布通告,确有一名25岁女乘客遇害,犯罪嫌疑人是出租车司机,目前已经被抓获。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只要滴滴司机犯案,就有连篇累牍的细节报道。出租车司机出事,报道就简略得多,或者干脆没听说。出租车出事并不少见(即便网约车出现后的近几年),媒体很少有深入的报道和挖掘。


什么原因带来这种待遇差别?是对出租车高发的命案纪录早已习惯,还是对新生事物保持刻意的苛刻?这确实让人费解。


今年1月,我还感受过另一场媒体待遇差别巨大的事情。也是和出租车相关的命案,这次出租车司机不是凶手,而是受害人。


2018年8月,湖南祁东出租车司机邹向科夜间行车,遭歹徒劫持。被劫持的2小时内,邹向科两次启动出租车上隐蔽的一键报警系统。数据传回公司,安全员回拨过来,无人接听。


歹徒注意到这无人接听的电话,他警觉地要求邹向科打开免提,回拨过去。于是发生了下面这段令人绝望的通话。


——你在哪里?为什么要触动车内的报警?


——我现在是在接客,刚才是不小心碰到的。(刀就架在司机脖子上)


——你要小心一点。


据凶手后来供述,司机报警触动了他的杀机。他逼迫司机交出身上所有零钱,脱光身上衣服,随后在他脖上深抹一刀,逃之夭夭。司机随后丧命,凶手几天后被捕。


出租车公司荒唐随意、形同儿戏的安全措施,无疑对司机之死负有重大责任。这宗案件和滴滴放在一起对比,就能看出很多的差异。


滴滴的线上接单模式能杜绝很多危险,滴滴接线员不会说「你在哪里,为什么触动车内的报警?」这种蠢话,因为车辆是否正常行驶,平台能监测得到,车内也有录音。出租车这件案件太低级,太令人发指了。


出租车公司称:邹向科不是公司员工,他只是和主班司机签了代班合同,本着人道精神,公司才给家属22万元。出租车公司自认为没有责任:司机误触报警键又不是没发生过,我们回拨过去询问,这有错吗——这些话如果是滴滴说出来,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


出租车公司当然有错:出租车报警后,平台通常要调取监控视频。条件达不到,要回拨电话的,也有一套暗语体系(而不是直捅捅问,喂,你为什么报警?)封闭落后的城市出租车体制,使他们对于存在的问题无动于衷。


祁东出租车命案还反映出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社会问题:出租车司机的职业安全。


出租车司机一直就属于高危职业,原因有几个:出租车司机身上现金多,只要被抢,几乎没有落空;车内空间狭窄隐蔽,把车子劫持到偏僻处,非常便于下手。尤其夜班司机,更是劫匪紧盯的目标。


可以说,抢劫在出租车这一行当,几乎成了寻常事。很多城市都流传有「出租车杀手」的传说,出租车公司有解决办吗?除了车内安装铁栏杆,其他几乎没有。


祁东邹向科司机遇害后,家人讲述说:「之前偶尔会遇上打车不给钱的情况,但人没出过什么事儿,他开车身上只带些零钱,就是怕遇到抢劫者。」由此可见,司机日常境遇并不好,遭遇流氓恶棍并不少见。


近几年网约车崛起,线上支付使司机随身现金减少,劫匪这才减少兴趣。出租车行业对网约车普遍愤愤不平,他们没想到的是:网约车平台的普及,大大降低了他们的风险。


当然,这件事情最令我感慨,这一桩出租车公司犯下荒谬大错,直接导致司机遇害的大案,在媒体那里,居然没有什么声响。


案件是2018年8月发生,2019年1才报道出来。报道的起因,是遇害者家属对赔偿数额不满,和出租车公司起纠纷,才引得媒体介入。


如此恶性血腥,过程荒谬的事情,当地媒体居然没报道,这是为什么?想想看,如果这件事情和滴滴牵扯上关系,将是怎样的沸反盈天。


这种强烈的反差,本身就说明问题。2019年初,媒体报道这件事情新闻后,也没什么舆论轰动效应,很多人根本就没听说过。


这一次广州出租车劫杀乘客案,传言也是从「滴滴司机杀人」开始,以至于滴滴公司不得不出来辟谣。广州公安很早就侦破此案,媒体完全没有报道。事情披露后,媒体反映也很平淡。新闻出来两天,我想多数人还不知道吧。


同样是司机杀人案,媒体对待出租车和滴滴,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表现差异呢?


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许多传统媒体人真诚相信,网约车比出租车危险。一旦出事,仿佛找到证明,急于宣扬。他们所依据的理由,无非是:开出租车要审批拿证,网约车谁都能开,能安全吗?这是一种迷信监管,对市场力量完全无知的观念。


设置入行门槛,进行证件审核,且不论代价如何,从安全结果看,似乎没什么效果。出租车司机犯案的事情数不胜数。而网约车平台作为私营企业,他们有技术、有能力、也有足够动力去防范危险。这一点早已为数据所证明。


2018年9月,最高法院旗下的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先报称,传统出租车司机的案发率约为网约车13倍,无论口角引发冲突还是蓄谋犯罪,网约车出事的概率都远远低于出租车。这里面的道理,并不难理解。


来源: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认识到这点,媒体报道相关案件,是不是稍作援引和平衡,以免给读者造成认识错觉?报道出租车罪案,是不是深挖反思弊病,提倡以安全水平更高的网约车将其取代呢?到目前为止,我没看到这一点。


相反,相当多媒体不顾事实地恶踩网约车,吹捧出租车。这显然是在开历史倒车。很多人不关心行业发展,他们只知道,网约车是全国性平台,大骂滴滴有人看,批评地方出租车谁关心?他们把目光聚焦在网约车,以骂声博关注。真相却是,行业很多的问题并不是网约车带来,恰恰相反,网约车本身就在解决问题。


--END--

提示:若该内容侵犯您的原创权益,请点此通知作者

留言 1 308


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菁城子

手媒体广告虚位以待

精选留言

看过了,登录分享一下感受
或留下意见、建议吧~

想免费发文?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