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今年第一高分国产剧,戳破中国家庭最大谎言
专栏作者 | 碗仔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怀疑自己不是爸妈亲生的?
我在网上看到这个问题,发到群里。
没想到,很多人有共鸣。
老 D 说,10 岁,她就被妈妈逼着帮弟弟洗衣服。
美其名曰:“女孩要学会做家务,以后才能照顾好丈夫”。
为了生弟弟,爸爸把她的名字改成 “招娣”(谐音:招弟)。
“我生来似乎就是为了别人而存在”。
父母总说,他们是最爱我们的人。
但其实,他们的爱,都是有优先级的。
01
“你是女孩,早晚都要嫁人,
是别人家的人”
这段时间最火的一部剧,可能就是《都挺好》了。
苏家小女儿明玉,高三那年想报名培训班考清华,需要 1000 块。
母亲心疼钱,让年级前 10 的她去读免费的师范学院。
“一个女孩子,上这么好的学校有什么用?”
明玉不同意。
母亲又提出另一个办法 —— 打工,
更省钱。
她还是不同意。
母亲不耐烦了:“把你生下来养这么大,我们容易吗?”
她不明白,
为什么大哥去美国留学,母亲把她的房间卖了也要支持?
为什么二哥想去旅游,母亲毫不犹豫地免费赞助他 2000 块?
为什么二哥不学无术,母亲都要找人托关系花钱给他买学位,买工作?
而自己,只想读个好大学都不可以?
原因只有一个:
她是女孩。
因为是女孩,你有义务包揽家务活,包括帮哥哥洗衣服。
因为是女孩,迟早要嫁人,反正“你的孩子,未来不是我们家的姓”,把你养大就不错了。
你还奢望我们花钱供你上大学?浪费钱!
家里的天平早已失衡。
大哥最受宠,二哥嘴甜,也深得母亲疼爱。
从小,哥哥们都不用干家务活,连端菜,母亲都舍不得让他们动手。
哥哥们洗碗,母亲直夸:“我儿子真棒”,
她做饭扫地擦桌子,母亲责备:“怎么不把碗洗了?”
饭桌上,母亲总是把最好的鸡腿夹给俩儿子。
成年,二哥结婚,母亲主动把家里的第二间房卖了,给他买房、装修、办酒席,一样不落。
唯独明玉,与全家决裂,没用家里一分钱。
那年,她才 18 岁。
重男轻女,中国家庭最典型的偏心方式。
这部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追呢?
因为演出了多少女儿的心声。
02
“你是大的,就该让着弟弟妹妹”
比重男轻女更可恶的是,父母偏心还有一个万年不变的借口:
你是大的,就该让着弟弟妹妹。
我曾看过《少年说》,里面有一幕,让我真心心疼那些还处于童年期的孩子。
站在台上的女孩,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控诉” 爸爸:
“我有一个妹妹,她特别喜欢招惹我。每次我要去教育她的时候,她就会跑到爸爸那里去告状。爸爸听了妹妹的话之后,二话不说就来教训我。”
女孩泣不成声:“爸爸,你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爸爸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做得没毛病,反过来教训女儿:
“你没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你是姐姐,让着点妹妹难道不应该吗?”
言下之意,“古人都这么做,我何错之有?”
女孩激动反驳:“为什么每次都是她做错,却要让我道歉?”
爸爸不为所动:“她小她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吗?”
“可我每次都让她,让着让着她就习惯了,认为不管怎么欺负我,你们都不会说她!”
爸爸依旧坚持:“还是刚才那句话,毕竟她小嘛!”
顽固的样子,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因为弟弟妹妹比我小,所以我要处处忍让?
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就得无条件付出、牺牲?
凭什么?
即使做错事情的明明是他们,也是作为老大的我们的错?
真是非不分。
最后,陈铭都看不下去,评价道:“其实孩子有时候不是不愿意让着比自己小的弟妹,只是抱怨为什么没有一个规则上的公平?孔融让梨的前提,也是梨在孔融的手里啊……”
作为孩子,我们只想被公平对待,但父母根本不觉得自己有错,还搬出一套一套的道理,当做自己不作为的挡箭牌。
03
成年后,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未被满足的永远挣扎
父母意识不到自己偏心,家庭关系畸形维系。
《都挺好》这部剧,成年后的二哥,一直花钱如流水,钱不够就找母亲借。
最疯狂的一个月,他从父母存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和养老金里,
拿了 6000 块,而父母只花了,
600 块。
但,他从不觉得自己有何不妥。
反正,“那是我妈给我的” “父母偏心那是他们的问题,与我何干?”。
到头来,花父母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真吸血鬼。
大哥呢?
只会指责弟弟妹妹“我对他们太失望了”,
因为,母亲去世时,俩人都不在身边。
可他自己呢?
出国 10 年,还不是一次也没回家。
嘴上说担负着给苏家争光的重任,理所当然地不用照顾父母。
他的失望还不止于此。
动不动就指责妹妹 “对家里不管不问,对明玉太失望了”,
电话远程尽孝 “你天天让爸吃外卖,我对你真的太失望了”,
他就没对自己失望过。
真甩手掌柜。
而那个一直被忽视,被抛弃的明玉呢?
母亲去世前,她几乎不与家里人来往,
母亲去世后,她从未流露过一丝悲伤的神情。
大哥说:“你说起咱妈,就像是在说别人家的事”。
同事眼里的她,心狠手辣。
就连为公司工作多年的员工,因裁员问题向她求情,
她却毫无情面地直接裁掉。
浑身有刺,冷漠又强硬。
父母一碗水不端平,其实是害了好几个孩子。
临床心理学家 Ellen Weber Libby 说:“如果父母的天平持续集中在某个孩子身上,很容易让他的未来产生巨大变化”。
被偏爱的孩子,早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他们有恃无恐,把别人的付出当做理所应当,牺牲别人的利益,满足自己。
实际上,被父母长期捧在手心里的他们,从未独立过。
一旦家人离去,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自卑心理如期而至。
但,由于自大惯了,无法接受自卑,便把它转移到别人身上,变本加厉伤害别人。
正如二哥,在母亲羽翼的庇护下,享受半生的撒娇好命。
母亲去世,要出力帮妻子解决烦心事时,也只能撒娇。
否则,以暴制暴。
而那些被冷落的子女,从小就深刻体会到 “我是不好的” “我是不被爱的”。
为了博得父母更多的爱和关注,大多数人挣扎在 “渴望爱与被爱” 的漩涡。
因为,从 2 岁起,他们就懂得察言观色。
就像明玉,一边是原生家庭的捆绑,一边是自己的自尊,剪不断理还乱。
父母偏心是最深的伤害,轻则性格缺陷,重则抑郁自杀。
我们都期待父母承认自己的过错,期待父母还是爱我的。
可是,当我们慢慢长大,才深刻体会,所谓的爱,都是我幻想出来的。
人性,终归丑陋。
04
最好的父母是
“无论你是谁,我都会爱你,始终如一”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弗兰克·苏洛威(Frank Sulloway)在《天生反叛》一书中写到:父母偏心,是希望通过繁衍后代来复制自己的生物学自恋情结。
因为,最具优势、最健康的后代,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把家族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但,这种亲子关系是功利的。
因为你成绩好,因为你弹钢琴棒,因为你养儿防老,所以我才爱你。
真悲哀。
父母与子女最健康的关系应该是,“无论你是谁,我都会爱你”。
看过韩剧《请回答 1988 》的人都知道,德善是家里的老二。上有一个成绩优异的姐姐,下有一个独子弟弟。
毫不起眼的德善,成了被忽略的孩子。
家里有好吃的先给姐姐和弟弟,每年生日,都只能在姐姐过完之后,蛋糕上拔掉 3 支蜡烛继续庆祝。她每次都说想过自己的生日,父母却觉得姐妹俩的出生就差 3 天,干嘛要过两次?
德善以为,“二女儿的悲哀是一直存在的,就像这个世界所有的老二一样,姐姐因为她是姐姐,弟弟因为他是弟弟,所以都得谦让着”,心思敏感又细腻。
有一次,她终于忍不住大哭:
“为什么就对我这样?我好欺负吗?
我是可以随便对待也无所谓的人吗?”
德善爸爸惊呆了,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女儿。
他在巷子等德善回来,与德善坐在木板凳上,送给她一个生日蛋糕,为她过自己的生日。
爸爸说:“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当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我女儿长得这么好,什么时候,成了这么美丽的姑娘,还上了电视,漂漂亮亮地化妆......”
德善哭了,原来,爸爸的心是柔软的啊。
我想起一句话:“与其说母爱或父爱是天生的,我更愿意相信父母之爱是一种需要努力、进化、被教育而完成的高级感情。”
多希望,我们的父母,可以像德善爸爸一样,重新审视自己。
多希望,我们能够像德善般,重新获得父母的关爱。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
而不是黑白不分、强调忍让,更不是在争吵面前无所作为,直接甩一句“大的应该让着小的”或“你是女孩,怎么能和弟弟/哥哥比呢?”
这不是我们的错,是父母在偷懒,不愿意多花点时间去了解事情,理解孩子。
你们可知道,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平衡与平等的家庭里,会变得自信。
接受孩子的不同,让我们的特点、性格、相貌、变得不可复制,独一无二。
许久之前,我看《爸爸去哪儿》的时候,粉上了胡可。
因为,当安吉抢了小鱼儿的玩具,胡可没有说:“你比他大,要让着弟弟”,而是先制止俩人,然后仔细询问谁先拿到的,先拿到的人玩,制定清晰、公平公正的界限和规矩。
一场争吵下来,孩子就不会有负面情绪。
而对于从小就被忽略的成年人来说,能怎么办呢?
或许,正如明玉的自白:“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但你也可以选择放下”。
但,要记住的是,是否要原谅,是否要和解?
没有一定的答案,只有你内心是否真正同意。
愿你最后都能走出原生家庭的怪圈,愿每一个父母都摆好爱的天平,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为你推荐
你也曾是那个不被父母肯定、忽视、甚至打骂的孩子吗?
心理学认为,童年得不到足够关怀,尊重,肯定的小孩,他们更少感受到快乐,更难找到幸福,长大后往往容易敏感自卑、不自信,总是讨好别人,苛责自己,终其一生,都缺乏安全感。
如果没有觉察和改变,命运只会不断重复,让我们一直纠缠其中,甚至会无意识地将这种缺失“遗传”给下一代。
原生家庭已经不能再来,我们该怎么办?
向你推荐这门带领3000+人走出原生家庭阴影,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精神分析师陈婕君老师课程——《从来没有好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更好的自己》,教你活出自信从容的自己。
8 喜欢








写留言
- 508我乃小胡是也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女孩长大了那么需要男孩宠
- 359Clio最后的德善家里煤气中毒了,爸妈还是背出了姐姐弟弟,德善自己爬出来的
- 305刘聪喜欢那句孔融让梨的前提是梨在孔融手里。而且很多父母都摆错了自己的位置,所谓孔融让梨是孔融较高的自我要求和较好的家庭教育让他自己心甘情愿的把大梨让出去,而不是父母以此来制定标准要求别人执行。 请父母多多反思。
- 187小黑妞🌈当我们慢慢长大,才深刻体会,所谓的爱,都是我幻想出来的。 我应该是幻想了近三十年吧55作者抱住你🐳
- 126shiny &wood我很幸运,我有个弟弟,但是我爸妈从来都不会重男轻女,反而在物质上更加满足我的需求,我很幸福。我的身边也有很多重男轻女的家庭,但是我家不会,爸妈的爱都是平等分给我和我弟弟。虽然很多时候他们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多偏差,但是我理解,因为他们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把受教育的机会给了我们。很多时候,我们也要告诉父母自己所想,沟通是最好的方式……
- 95惠云其实妈妈一直都觉得我坚强,自己在外边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那是因为小时候我一回家说被欺负他们就说我没本事,后来我在外边受多大的委屈都不会再往家里说,我也很难受,经常在夜里哭
- 94莫娟娟没有被父母无条件爱过的人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了都很吃亏
- 70周周原生家庭还有一种,没感受过什么是爱,也不懂怎么去爱;
- 64茉莉推荐给我的父母看因我是女孩, 我成为留守儿童. 因我是女孩, 我就要提前挫学分担家务. 因我是女孩, 我就要早早务工挣钱. 因我是女孩, 遇到什么事都需要自己处理, 因我是女孩 我就要早早嫁人,且无什么陪嫁. 我是女孩 我怎么了!在家如此不受待见! 因为我是女孩, 所以我只能变的强大. 感谢我是女孩, 学会在逆境中生长. 学会了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我靠努力, 先苦后甜. 而有些人则是先甜后苦. 原因再去分析已不再重要. 我现在挺好的. 也祝他人早日好起来.
- 64罗雅晶®其实明玉父亲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就是中国家庭的现状 母亲一人说了算 我记得明玉说想上清华的时候她还是父亲非常高兴 以至于现在明玉妈妈去世 父亲在儿子身上加倍的作 而不愿意去打扰女儿明玉 好戏一出啊
- 59翟名杰这部电视剧播放到现在,我一直不敢打开看,就害怕看哭了,因为我们家也是重男轻女的,而我是老大。
- 58归零作为家中老大,有一妹妹一弟弟,从小到大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严重自卑,不自信,导致遇到老公后,才发现原来我也是可以被人爱的,就远嫁了……
- 43Victor Chalamét心疼明玉,原生家庭导致她的性格
- 42🐳咳,我就是那个夹生的老二,其中滋味只有尝过的人知道!幸亏后来我觉悟了,过好自己的生活,爱自己才是真理!!
- 41🍀旧时光苏明玉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即使自己不被偏爱甚至不被爱,通过努力成为优秀的人也终究会有人全心全意的爱你。
- 32Liuyl我一口气看了六集,心里却装了千万个对不起,孩子八岁的时候,娃舅舅家寄住在我家里半年,柔弱胆小的女儿和强势伶俐的小侄女发生了强烈的冲突,我一直让自己孩子让着妹妹,我就像那个爸爸一样,尽管我也觉得孩子委屈,亲戚家的孩子我也不能管太多啊,家人不停的称赞聪明伶俐的妹妹,无形伤害到我的宝贝,可我不知道啊,没有保护她给她抚慰,这就是最终孩子低自信低自尊的源头,孩子你要快快好起来,对不起对不起,我愿意用我的所有换来你的快乐,不求你原谅只求你快点好起来。
- 27quiet+1 重男轻女,什么好的都是弟弟的,打架都是让我让着。 其实就差了一岁,我也很小。 导致我后来一直非常独,而实际上我是个非常喜欢撒娇的人 总是一个人在床上自己心疼自己的委屈 不过我后来学了心理学,一直在努力和自己和解,哈哈哈哈
- 24芽r被偏爱的孩子,早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有恃无恐,把别人的付出当做理所应当,满足自己。 一旦不满足就对父母各种抱怨,却单单忘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 24张倍嘉小时候爸妈就偏心妹妹,即使现在我们成年。关系很好,我依然渴望被在乎被认可,即使受到表扬心里也藏着自卑。
- 21Laura长大后,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告诉自己和过去和解
- 20花开无尘恨出不来的时候,爱也出不来。 不敢表达恨意的关系,往往脆弱到不堪一击。 所以我们的现状是我很孝顺,但也很冷漠。孝顺是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冷漠,是因为我们内心有恨意。正确的做法是与内在的父母和解,也就是与自己和解,通过觉察、接受、改变来完善自我,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只有自我改变,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人生。渴望父母的道歉,自己不去努力,你的人生仍会停留在原点。
- 19欣然自得人都有偏高,一碗水不可能绝对的端平。目前父母爱孩子的程度差异越来越小了,也是进步。有时候,如果父母造成了孩子在心灵上某些伤害,待孩子成年以后,就该学会自我平衡修复自我,不能到时候一有问题就把责任推给父母。故事是故事,可参考,夸张程度还是有的。人都有长大的一天,自我完善才是最重要的!
- 19Pingping我也是,20岁便再也没跟家里要过钱,开始给家里花钱。前几年她们一大家子基本上花掉了我一般的收入。不过现在,我开始学着从那种被依赖的环境里抽离出来。从小就不断被批评。长大了,她们也习惯了被爱,根本不会也没有爱你的能力了。
- 16姜应该是《请回答1988》不是1998吧,还有一处是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少了一个不字6作者谢谢指正🐳
- 15曙光🌱父母很好 很开明 我也比弟弟大了将近11岁 他们在我十岁之前一直陪着我成长 十岁后才去外地工打工 那些很多人说过的 “爸爸妈妈生了弟弟就不会喜欢你了”我从来没有听进去过 我很喜欢弟弟 我一直知道我比弟弟多了父母十一年的爱 现在只是少了二分之一而已 我是个心思细腻的人 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我从心里感知得到 爸爸不会在面上表现 但是每一次年后我外出打工 我哭的时候 爸爸会说“不要哭 你再哭 我也要哭了”那时候爸爸的眼睛已经朦胧了 妈妈则是在我回家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 每一次对视频妈妈都是最开心那个 晚上睡觉我也会像个小闺蜜一样给妈妈讲好多我在外地发生的事情 和弟弟两个人把妈妈夹在中间搂着睡是最开心的事 弟弟就不多说了 七岁了我们两个一起睡觉时 会像小兔子一样往你怀里钻(属兔的)这种感觉真的很满足了 我们家都有喜欢睡觉把脚放在对方大腿的习惯 毕竟冬天嘛 鹅鹅鹅鹅鹅
- 14🐆.我觉得这部剧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人都把自己想的太好,把别人想的太坏,其实客观看来,大家都差不多,但是都是对别人要求更高,所以矛盾更多,每个人一辈子都会经历不同阶段不同角色,如何做是看自己的选择. 保持底线.
- 14南宫若雪。我就是明玉,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想我的一生要比她还要难熬的多,我要受父母的不公平对待,还要忍受哥姐的欺诈,我用了十年时间疗愈我自己,我不想原谅但我选择放下,
- 14野湫而那些被忽略不被爱的孩子,往往更具有恻隐之心,更懂得关爱可怜的人,从来没有放弃爱。希望所有因家庭而伤心不自信的人,都能在以后的岁月里被温柔对待。
- 14张玉芬这是所有家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而排行老二的女孩的悲哀。我比这个徳善还悲哀,我跟姐姐的生日只差一天,所以从小也是没有单独过过生日。所以我很孝顺,我也很冷漠。无所谓原谅,因为父母都不知道他们是否有错。只是放下,然后自我成长。
- 14曼曼Maple大的要让小的,我们家也这样,小时候表妹一哭,那些大人就冲上来护着她,不分青红皂白批评我和表姐,哭还成了表妹最有力的手段。导致我表姐最大的怨念就是为什么要当大姐。我妈也老说我不帮忙干活,我爸对我好点她还说我爸惯坏我。还好我没有亲兄弟姐妹,不然不知道怎么惨。
- 13放逐嘿嘿,还好还好,我妈也有轻微的重男轻女的现象,不过我是绝对不能容忍我妈对我姐姐这样的,我妈只要有这样的言语或者行为发生,都会被我一顿唠叨,我和我亲姐现在感情最好啦,一辈子的姐弟
- 13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真正的放下和原谅吧 因为已经不在意了
- 12🔅 এ Rebcca、上一代人已经翻篇了 希望这一代人都能懂 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
- 11生来如此等这篇文章等了20多年……
- 11Yinglue Liu我觉得父母一直要求年纪大的要让小的,主要是因为父母偷懒,他们不想花时间去了解判断这些事情经过,他们觉得麻烦,所以选择了最简单单一的方式解决一切问题。所以他们只是利用了孔融让梨来作为自己偷懒的借口。父母真的偏爱吗,我觉得他们只是不想管孩子而已。
- 11寄居蟹有姐姐有妹妹,但好像小时候我一直比较霸道。比如小时候分吃一包方便面,袋子必须在我手里,然后给她们分,我也是妹子。感谢爸妈姐妹!
- 9小小步所以我只要一个孩子。就算独生子女其实也是有问题的,毕竟当父母是不需要考试的。愿我们都能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想起来前几天妈妈说我,“你别把我外孙女照顾不对了!”我激动的一句“那是我孩子!”是呢,到现在我也喜欢反驳,我已经一点都不期望妈妈的鼓励,但还是希望她不要用否定的语句刺激我。
- 9ivy有些女孩已将让着弟弟妹妹习惯成了理所当然
- 6木兮👻kk我一直以为我们家是不重男轻女的,直到我爸爸讲了一句,你是女孩子,没有必要买房子的时候,我就明白了,原来他心中就是看不上女孩的。我出生前就想好的男生名字,出生后发现是女孩说,懒得改了
- 5田佳妮原来一直认为我也是不被父母在意的小孩,什么都喜欢憋在心里不说,后来学会了跟他们沟通,发现自己真真正正是被爱着的。或许他们所给予的爱不是我想要的,我感受不到,但现在真真觉得自己好幸福。
- 5大圣当然是选择放下了,选择不原谅,最终苦的是自己。 父母有很多错,但如果父母受到更好的教育,会不会有所不同? 子女受到了伤害,父母其实也有很多无奈,明玉的性格是由原生家庭塑造的,那父母的性格又是父母的原生家庭塑造的。 只是作为明玉,父母造成的伤痛已然存在,已经无法改变。以后的生活还要继续,可以找个心理咨询师哦
- 5可爱斗牛士所以对于独生子女的这一代,面对二孩问题,更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怎么处理好这种从来不曾遇到过的家庭关系。
- 4sweet🎱🎱🍭🎸孔融除了让梨以外,还写了父母于子女无恩论。
- 4dada这部剧是跟老妈一起追的,她一直说有退休金能自理的老苏可以不增加子女负担,自己过,就算帮不了子女分担,也至少不挑拨。看了这部剧感受自己无比幸福。尽管比不上别的家庭,但是父母依旧把她们能给的最好的一切给了我。感恩我的父母,特别是母亲。
- 4如果,幸福。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虽然没结束,但是我想明玉最后肯定选择了原谅,也是跟自己和解,自我救赎。
- 4sophie感谢爸妈把我抚养读书这么多年,但是爸妈感情不好,让我处于非常矛盾和纠结的状态之中,农村里没读很多书的女孩子都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而且彩礼还收了更多钱,我的读书价值并没有及时转化为金钱,但是我相信,读书让我更有涵养,更有自己的思想,看过不一样的世界,让我有权利选择过不一样的生活,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走,还是得靠自己,也要相信自己,用行动去改变思想和心境
- 3邹妍为什么我就想再生个儿子来保护我家女儿,做我女儿的小跟班
- 2425无奈的是有些独生家庭的女孩也并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 1可惜明玉没有像德善一样等来妈妈的一句道歉。孩子其实非常宽容,如果苏父苏母偶尔给她一定的理解一些歉意,承认之前对她的不公,她肯定很容易就原谅他们的这么多年的过错。就像在医院里苏父为了救明成说的那段言不由衷的话都能把明玉感动哭一样。每个孩子只是想要父母一点点的爱与理解而已。就这也有这么多的父母做不到,对孩子的态度真的是父母人格的照妖镜。
- 1董吴一放不下的事情不要强迫自己放下,伤害就是伤害。
- 两笔涂鸦个人觉得成长在于发现了原生家庭的不完美,但是坚持让自己不断的完美,或者趋近完美。而非发现了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把自己所有的问题推到原生家庭里,从而不思进步。
- Traveller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血液里,一半是随遇而安,一半是乐观拼搏。而这,都来源于原生家庭的继承,我不喜欢的另一半,并不会因为我的厌恶而消失,相反会在心理作用下更加显著。或许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和自己和解,和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和解。
--END--
提示:若该内容侵犯您的原创权益,请点此通知作者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