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子女感恩父母乃天经地义,可他却说......
【编者按】
本文是我国著名的沟通学教育专家崔健老师关于“感恩”话题的一篇“另类”作品,虽说“另类”,但作者在本文中提出的观点,却值得我们所有为人父母者、为人子女者去深思。
温馨提示:文末有福利哦~
人们说,子女感恩父母乃天经地义,可他却说......
1
中国很多老话都很经典:
虎毒不食子。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这些话千古流传,深入人心。
然而,这只是常理。
人性与社会的复杂,常常超乎常人想象,常理之外,总有很多反常。
所以,自古以来,尽管杀人都是重罪,但古今中外,父母杀儿女、儿女弑父母的悲剧,时有发生。
2
前不久,日本就有一对父子相残:
据《日本时报》2日消息,当地时间1日,日本警方以“杀人未遂”的罪名逮捕了76岁的前农林水产省事务次官熊泽英昭,理由是其涉嫌在家中谋杀自己44岁的儿子。
76岁的老人,正需要“养儿防老”,为何手刃亲子?
在向警方供述时,熊泽英昭给出的说法令人唏嘘:儿子有暴力倾向,“不能给周围人添麻烦。”
这说法让人难以理解。到底怎么回事呢?
日本朝日新闻援引警方消息称……据熊泽英昭供述,当日下午儿子因为附近小学正在开运动会非常“吵闹”而生气,自己就训斥了他,两人因此产生口角。在争执中,儿子被自己在胸口等部位刺了数刀,后送医不治。
报道称,熊泽英昭承认自己是有意杀人……警方认为,家庭内部问题促使嫌疑人杀了自己的儿子。
报道提到了疑似熊泽英一郎的推特账号,其中有不少针对父母特别是其母亲的令人遗憾的言论。也有论者称熊泽英一郎“啃老”多年,缺乏独立生活意识与能力,且长期对父母不敬。
但到底是何原因让一位76岁的父亲违背人伦,痛杀亲子,还有待警方调查,我们不能妄议。
如果这悲剧发生在中国,不知人们会如何看待?
3
悲剧令人遗憾和困惑。但也有喜剧令人欣慰和感动——发生在中国高考考场外的一幕,引得媒体争相转发,纷纷点赞:
6月8日下午……5时许……考生陆续走出考场。
一位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小伙从大门走出……径直走向人群。母亲冲着他说了句,“结束了”。小伙回,“妈,我有话和你讲”……突然跪了下去,高声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母亲见状,双手抱住儿子的头,哭了出来。
这一幕正好被……摄影爱好者焦帅拍了下来。
……
“很多女家长直接哭了。我也是哭着拍完视频的,真的很感人”,焦帅告诉红星新闻,周围人说,孩子太懂事了,他离开的时候,有几个妈妈拍着孩子的肩膀说,孩子你真懂事,并伸出大拇指。
4
有媒体转载时,标题直接加上“看哭了”。
按常理,一定会有敏锐的父母,在看到这两则消息后,以此做为教育孩子的材料。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真这样做了,很可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甚至可能把孩子推向歧途。
毕竟,我们既不了解那个日本家庭里,在悲剧之前的许多年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也不了解那个下跪谢母的考生家里,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
成熟的父母都明白,孩子的成长,不仅时间漫长,而且原因复杂,孩子无论成长什么样,都不能简单用别人家孩子的成长经验去套,也不能用别人家的孩子去比。
只要不是独生子女,都会知道,在多数家庭里,兄弟姐妹几个,长相、身体素质、个人能力、品行与最终命运,往往差异很大,没有太多可比性。
同一学校同一班级的学生,三十年后都往往判若云泥。
人的成长,根本不像普通动植物那么简单,吃饱喝足水肥充足就能长好。
不然,人跟人的差别,咋会那么大呢?
许多父母(包括我)在教育上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狼狈不堪,这种差异正是重要原因之一。
5
两个案例中,被杀的儿子和下跪的孩子,都很容易引出一个话题,这个话题近年来高热不退,尤其为许多国学传播者、老师和家长津津乐道:
——感恩。
多数时候,我们都会一厢情愿地要求孩子感恩父母,却极少有人去倡导父母和儿女彼此感恩,倡导父母感恩儿女的更少。
可是,冷静地仔细想想,这公平吗?
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通常有四种情况:
一是意外。原本没打算要孩子,但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导致意外生育。
二是习惯。大家都结婚了,结婚的多数都生娃了,所以我也生。
三是防老。越底层的人们越普遍,养儿防老既是传统,也是现实和无奈。如果不能生育,也要抱养甚至买一个(这导致贩婴犯罪打而不绝)。
四是传宗。这种思想至今依然非常普遍。这也导致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屡禁不止。
6
但真正从各方面做好养育孩子准备的父母,并不多。很多父母都是在仓促之中,迎来了一个甚至不止一个孩子。
经济条件好的,“养”倒没问题。经济条件差的,“养”都是个问题。无论经济条件好坏,“育”的能力普遍不足,不少父母甚至严重不足,平时除了打骂,还是打骂,只“养”不“育”。
《增广贤文》有云: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话糙理不糙。
成熟的父母都明白,“养”重要,“育”更重要。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父母或监护人的榜样作用,身教重于言传。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在不断模仿自己身边的亲人,尤其是父母或监护人。
孩子成长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榜样做得好坏与教育水平高低。所以,有人说,失败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不懂教育的父母。
7
正因为许多父母在教育上的无知和无能,导致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历尽艰辛险象环生,身体暴力依然存在,语言暴力无处不在,各种错误示范随处可见,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除了少数天才,孩子能长成什么样?
无论现在长成什么样,其实都已经是最好的模样了。即使不能让父母和其他亲人满意,更多地也是父母或监护人的错。
如果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感恩,讲理吗?
绝大多数父母都想把孩子教育好,遗憾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他们也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而且孩子成长原因复杂,除了家庭教育,还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同的孩子,受到的影响千差万别,即使父母做得很好,孩子依然可能误入歧途,不能简单苛求和指责父母。
可是,作为父母,是否能够扪心自问一下:
我在孩子教育上竭尽全力了吗?
8
当我们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束手无策时,我们是否想过花些时间学习如何做合格父母?当我们要求孩子必须如何如何时,我们是否已率先做到?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容易时,是否想过孩子也很艰难?
如果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没能把孩子养成知书达礼身心健康的公民,不反思自身不足,却要求孩子感恩,是不是哪儿不太对?
如果我们不敢说自己在孩子教育上已经竭尽全力十全十美,又凭什么单方面对孩子提出那么多无理要求?
有父母会说,这是为孩子好,有错吗?
没错。
可是,如果方法不当,没有真正给孩子带来好处,能说没错吗?
错的不是为孩子好,而是方法不当。
“好心办错事”,仍然是错的!
9
感恩不是要求出来的,是示范出来的,是感化出来的。
只有用行动让孩子感受到恩德,孩子才有可能感恩。要想让孩子感恩,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先感恩,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孩子,感恩一切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父母感恩,孩子才更容易感恩。
其实,父母都曾是孩子,都体会过做孩子的艰辛。为人父母后,又体会了做父母的不易。因此,无论父母还是孩子,更好的态度,或许是互不苛求:
父母不苛求孩子,孩子也不苛求父母。父母努力做好榜样,孩子懂事以后,也努力成长自己。
作为父母,如果真想让孩子好,日常生活中,别轻易指责孩子不感恩,多反思孩子为何不感恩。同时反思如何给孩子做好榜样,做好导航,做好靠山,这样,才有更大可能养育出知书达礼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所以,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懂事,可以感动,不必流泪。可以点赞,不必羡慕。多想如何成为好父母,少想怎样教出好孩子,多想人家的父母为什么那么会教,少想人家的孩子为什么那么懂事。
这,才是正道。
--END--
提示:若该内容侵犯您的原创权益,请点此通知作者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