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到底还有多少未知的秘密?

点击蓝字“凤凰WEEKLY“,星标★或置顶公众号
来源:时差岛(ID:Time-Island2018)
本文已获得转载授权
香港,还香吗?
美食、百货、城市森林
金融、潮流、娱乐八卦
香港的故事,你还爱听吗?
有人说:
香港退潮了!
经历过20世纪下半叶的辉煌,
香港的优势已不如从前明显了。
4条「大腿」只剩了2条,GDP被深圳反超。
香港之「死」嘛!
|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Photo by©VCG
也有人说:
香港,还是很牛的!
2018年世界城市影响力排名,
香港仅次于伦敦、纽约位列全球第3。
已连续25年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至今是华人世界最发达、最公平、最开放之一。
|香港岛的叮叮车穿梭在筲箕湾-上环之间。Photo by©VCG
什么是香港?
香港之于世界
香港之于中国
香港之于自己
是怎样的存在?
过去20余载,
经历过稳定、蓬勃、失落、回暖,
香港城市变化显而易见,
香港人心态变化也显而易见。
|Photo by©VCG
而内地人对香港的情感呢?
1997年香港回归之处,那股新鲜劲儿还在;
近些年,香港在内地人印象里,
确实没有以前那么「香」了!
但必须得说:
「香港这座城市还有救吗」是个伪命题。
在聊香港前,首先得自问:我们真的了解香港吗?全国近14亿人,还有10亿没去过香港呢!
|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剧照
什么是香港精神?
「在狭小空间赢得很大世界」的香港奇迹,
「物尽其用、以小博大、自力更生」的香港精神,以及香港在各个时代对内地的现代启蒙、趣味浸染……我们全都看见了吗?
英国人说:
香港在借来的时间和空间里,才获得了今天。
但从香港人的角度看:
香港不是借的,而就是自己的!
香港人在自己的时间与空间里,创造了香港奇迹。
香港,中国最特别的你
香港,中国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
被英国殖民156年后,1997年回归祖国;
人口约748万,人口密度世界第1;
面积约1106平方公里 ≈ 1/2个广州。
作为亚洲金融中心,香港经济高度发达;
人均GDP排名全球第10、中国第2。
香港的核心价值:自由、法治、廉洁、高效;
人类发展指数极高,全球第7,超过英美;
医疗健全、教育优质、物质富足、商业娱乐发达。
香港男性平均寿命全球第1,女性排第2;
但香港又是全球出生率最低,老龄化严重。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48.69平方公里。
香港,视而不见的山
香港第一印象是「国际超级大都会」,
但被大多数外地人忽视的是:
香港3/4面积都是自然郊野。
|Photo by©Tugo Cheng
绿色,才是香港的主色调。
香港比深圳还小,土地相当稀缺,
但政府只允许拿16.7%地盘造城市,
超过80%区域是山地、海岸和绿野。
大片大片的「黄金地段」不准搞房地产,
而是规划成了24个郊野公园,供市民郊游~
这对寸土寸金的香港来说:太奢侈了!
|香港多山,但多是低矮丘陵,最高峰不超过海拔1000米。Photo by©Tugo Cheng
从地貌罕见的香港地质公园、东坪洲,
到港片里常出现的飞鹅山、大帽山、大东山、八仙岭……时常偶遇周润发、嘉玲姐在港岛径行山徒步。
|西贡的香港地质公园,火山岩柱景观1.4亿年前已形成。Photo by©VCG
城市身边就是绿野,香港人很骄傲说:
我们仅花1小时,就能于最繁华处抵达大自然。
|香港的郊野绿径都离城市不远,太平山顶、湿地公园、城门水塘、万宜水库、流水响水塘、船湾郊野公园……Photo by©Tugo Cheng
|大屿山是香港最大离岛,昂坪大佛、宝莲禅寺、国际机场都在这里。Photo by©VCG
这得益于前港督麦理浩,
事实证明,40年前的「郊野策略」颇具远见!
它并非为游客而生,却深得香港市民的心。为了纪念,最早启动的一条远足径被命名麦理浩径。
|每年郊野公园的本地游客约1000万人次,平均每个香港人一年去1.4次。图为通往太平山顶的缆车。
|沙田香港中文大学的山顶,著名的天人合一景观。Photo by©VCG
香港,突然被发现的海
海,让香港命运发生巨变。
香港,天然深水良港,
这是当年香港「被选中」的原因。
|Photo by © VCG
英国人本来想打舟山,不要香港。
19世纪初,香港只是一渔村,
仅有5000-7000人。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远攻清廷,女皇原本下令抢占舟山,
但前线将军路过香港时,发现这个荒岛,
地理优越,水深港阔,未来潜力无限啊!
于是将军不惜惹怒女皇,调头强占了香港岛。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香港岛永久割让英国……
|Photo by©何藩《念香港人的旧》
这一「偶然发现」,
彻底改变了香港的历史命运。
凭借海港优势,香港这个自由港,
发展成了今天的「国际大都会」。
|Photo by © VCG
香港≈维多利亚港
用粤语讲维多利亚,就是「唯图利啊」,它是香港国际贸易、房地产、旅游业的「关键先生」。
|Photo by © VCG
填海造香港!
100多年来,历次移山填海,为香港增加了67平方公里,容纳了27%的香港人口,创造了70%的商业财富。
|制图:时差岛
今天,维多利亚港已成香港第一名片。
太平山顶的维港夜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
每晚8点的「幻彩咏香江」声光秀,哪怕当地人觉得俗气,依然是香港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
|万家灯火像一块钉满胶珠花的黑布,光辉灿烂。Photo by©HKTB
天星小轮,穿梭在香港岛与九龙之间,
默默坐看香江百年风云。
|美国《国家地理》将搭天星小轮游维港列为人生50个必游项目之一。Photo by©HKTB
还有200多个海岛,
香港人难得躲清静。
|南丫岛、大澳、石澳、长洲、塔门、赤柱…当地人最爱。Photo by©Chester Ho
香港,竟还有马尔代夫一样蓝的海!
多数游客不知道的「私藏版」海滩,
西贡浪茄湾、大浪湾,碧水蓝天~
在广东深圳可很难找到这么纯净的海水。
|Photo by©Andrew Wulf
香港,被压缩的空间
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水泥森林,香港人叫得更狠:石屎森林。
太密集太压抑!这是初访香港最直观的感受。
|香港岛中环,最昂贵的地段。Photo by © 静言
如果说重庆是8D城市,
香港就绝对算8²D城市。
从年轻到老,从穷到富,
所有香港人都被格式化在折叠城市里。
高楼大厦、百年老建筑、市井、郊野绿径,
这一切紧密无缝、又神奇叠加在一起,
在视觉上充满了科幻感。
很多科幻电影的未来都市,都以香港为原型:
《攻壳机动队》《云图》《银翼杀手2049》……
|香港九龙半岛的密集楼盘。Photo by © VCG
单看数字,香港并不「密」。
香港748万人,排全国第10。
密度也还好,6777人/km²,是澳门的1/3,
但远比不上纽约、摩纳哥、新加坡。
|地铁中环站换乘复杂,n条扶梯并列,永远挤满人。Photo by © BRIAN YEN
但为什么全球公认
香港是「世界最密集的城市」呢?
别忘了,全部香港人都
挤在只有16.7%的城市空间。
局部看,「世界最密」一点不错。
香港旺角,「世界最密」吉尼斯世界纪录。
每平方公里挤满13万人,
等于黄金周的北京长城、早高峰的上海地铁。
|Photo by©Brandon Wo
更恐怖的,是已拆的香港九龙城寨。
它曾是臭名昭著的「三不管」贫民窟,每平方公里192万多人,是现任「密度冠军」旺角的9倍!方寸间,流民地痞、黑帮古惑仔……
|这块伤疤在1993年被清拆,于遗址处建了九龙寨城公园。
九龙城寨消失了,重庆大厦又冒出了头。
17层楼住了超过4000人,
美国《时代》杂志赠它一个奇怪称号:
最能体现全球一体化的香港缩影。
|1994年,导演王家卫在此拍摄了电影《重庆森林》。
世界最密的香港,
诞生了世界最昂贵的城市景观。
世界最贵商住楼,
世界第二贵豪宅价格(仅次于东京涉谷);
世界第二贵商铺租金(仅次于纽约五大道);
世界第二贵写字楼租金(仅次于英国伦敦)。
世界密度最高的亿万富翁人群,
世界最多的劳斯莱斯购买者……
|这么挤,却不太堵车,比北京可好太多了。英国人在管理城市上确实经验丰富。Photo by©VCG
同时,诞生了:
世界最繁忙的机场;
世界最密的摩天大厦、住宅楼;
世界最密的商业「招牌阵」;
世界最密集的麦当劳店……
|油尖旺牌匾林立,成了香港独特的风景。Photo by©VCG
还诞生了:
世界载客量最多的巴士,
两组世界最长的电动楼梯……
又贵又密的香港,
逼出了「港式蜗居人生」。
房价太高!亚历山大!
香港房价15-20万人民币/平米,
年轻人真是一辈子买不起……
很多穷人只能住鸽子笼屋、旧唐楼、徙置区。
面积通常≤ 8㎡,沙丁鱼罐头般压抑。
|香港笼屋,大约20万人住,租金约2500~4000元/月。全港十八区最贫穷的是深水埗。Photo by© Tugo Cheng
中产和大学生毕业,如果够幸运,
可以抽签住公屋邨,也就是政府廉租房。
|1970年代,前港督麦里浩发表10年房屋计划,要为180万人提供公屋。可短暂出租、永久出租、低价售卖。月收入不到1w即可申请,租金只需15k。图为黄大仙公屋彩虹邨。Photo by©Micheal Wolf & Win Ka Ho
如今,香港有1/3人口住在公屋。
房子面积14-40m²,抽中就像中了六合彩,
因为便宜,还有独立厨房和厕所,已经很幸福!
|公屋设计很标准化,有H、Y、回、喜字形等布局
|香港大坑丽德村香港唯一的圆形公屋。Photo by©HymChu
活一辈子,还是想买套房!
房子是香港人永远的痛,
让很多人圆发财梦,也让很多人崩溃绝望。
白领买得起50平已是稀罕;70平是终生奋斗目标;100平更是下辈子奢望。
娱乐八卦常说某明星豪掷千万购豪宅,也就是100多平的商品房。嗯,千尺豪宅啊!
|德国摄影师Michael Wolf曾拍摄了香港楼房的专辑。
香港人习惯了在「逼窄空间」里活着。
银行、诊所、餐厅、酒店都很小很小,
TVB拍《射雕英雄传》《大时代》,
都在可怜的200平影棚里,跟大横店没法比!
港人私底下开玩笑说:
年轻人拍拖都难啊,真的开不起房!
哪怕移民到加拿大、澳洲
地广人稀,香港人也改不了逼窄生活的习惯。
在温哥华,华人住宅不管大小,都要堆满占尽才安心,极少有闲地留给花花草草。
香港,被压缩的时间
香港奇迹,
一是密,二是快。
香港的繁荣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
但真是只花了短短100年,太快了!
争分夺秒的香港人,永远和时间赛跑,
将别人300年的成就压缩在了100年里。
|Photo by©何藩《念香港人的旧》
每一次战争爆发,
都给香港按了「时代快进键」。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一战、二战……战争,意外让香港成为受益者。大量难民涌入,让香港人口暴涨、经济腾飞,最终迎来了黄金时代。
时间的压缩,
把香港变成一座露天的「时光博物馆」。
中西交融,新旧混杂,
成就了「最香港」的文化景观!
没有英皇的英皇道,
没有皇后的皇后街;
英军登陆的水坑口街;
孙中山大谈革命理想的上环杨耀记;
张爱玲最爱的叮叮车声响;
萧红埋骨的浅水湾……
时代拼凑而成的香港,
值得你「慢活,细看,望左,望右」。
|沿用英国左行右驾,马路上写着望左望右,多么香港!
同一个港岛,不同时代的建筑层层叠加、拼贴。来了你就会懂!
|上环中环一带靠山,地势陡峭,这种斜度x密集是最香港的味道了。
|中环荷里活道的这幅老屋,堪称最网红壁画。
|士丹顿街这家古董小店,堪称一部香港音乐发展史。
|这样一个地方,用混杂融合这些词似乎都太简单了点。Photo by©Lonley Planet
上环湾仔西营盘,
既有最传统,也有最现代:
各种祠堂庙宇,以及古玩、海味干货、药材铺混在一起;转身又是洋气的写字楼、西餐厅、酒吧……
|百年前,孙中山就在这一带活动。当年的杨耀记,孙中山等四大寇就在此商议大事。现在已变身大排档啦!
|电影《幸运是我》,惠英红曾无数次走过这面榕树墙。
|湾仔和昌大押,百年老骑楼,现在是高档西餐厅。这里有张爱玲最爱的叮叮车,也有曾令英国人无比迷恋的《苏丝黄的世界》。Photo by©HKTB
香港啊,你西起来很西,中起来比中国还中!
各种习俗节庆,盂兰节、太平清醮、抢包山、洪圣爷诞、谭公诞、端午龙舟……每每在香港看到如此「中」的画面,真的会恍惚:这可是在国际都会Hong Kong啊。
|太平山街的广福义祠,1856年就有了。当年很多难民客死香港,祠堂立了满满的牌位墙。有人曾在此见过唐德鹤为张国荣供奉的香烛。Photo by©HKTB
香港精神,就这样逼了出来!
香港精神是逼出来的文化,
如同它当年从清朝版图中逼出来一样。
空间太小,逼出了「炒尽」的香港精神;
时间太快,逼出了「高效」的香港精神;
竞争激烈,逼出了「敢拼」的香港精神;
中西混杂,逼出了「法治」的香港精神。
Can-do!最燃的草根精神
空间太小,资源太匮乏,
逼得香港人逆境自强、自力更生。
用香港美食家蔡澜的话讲:
「拼命挣钱,拼命吃饭,就是香港精神!」
就像红透香江的《狮子山下》唱的:
人生不免崎岖,难以绝无挂虑。
香港人常说:狮子山在,香港精神就在!
这不是鸡汤,香港人就是凭着这份骨气,
在很小的空间里,活出了很大的世界。
|观塘鸿图道60号后巷涂鸦,搵食、打工仔、努力做工……写满了「港式鸡汤」。Photo by©HKTB
高效,香港精英第一生产力
岛上没矿,只能抢跑啊。
香港人做事不光拼,还稳准快。
走路快、说话快,办事效率也Superfast!
红绿灯切换的叮叮叮叮,简直是3倍加速;
去餐厅,点菜快、出菜快、结账也要快,不够快就是服务不够好。超快的翻台率,吃太慢的多半是外地游客……
总之,不能停下来!超高效的城市管理、超现实的商业精神,「港式效率」就这样炼成了。
|香港电影《岁月神偷》剧照
阿Sir,香港是讲法律的!
香港的法治精神,也是被逼出来的。
1970年代,贪腐严重、帮会横行。港片《古惑仔》《功夫》的黑帮故事一点不夸张。这才逼出了香港的法制改革、廉政公署的成立(1974年),成为日后香港繁荣稳定、贸易自由的基石。
|当年刷TBV剧,法治,是我们对香港最初的印象。以至于今天旅游,还要绕到油麻地警署打个卡。
炒尽,成就了港式审美,
寸土寸金的心态下,
必须一切用到尽、填到满,
除了房子每一寸空间要塞满,
眼睛也要被爆炸式信息填满。
这就叫「炒尽」精神。
地铁公车、电梯楼道,满眼小广告,留白就是浪费!报摊杂志要色彩斑斓,八卦新闻要奇情曲折。
|Photo by©Hymchu
当然,千篇一律的商业审美,
急速、短视、势利,成了香港人的局限。
好在有TVB台词说得好: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
|最能代表香港草根精神的麦兜
我是香港人!
「身份认同」,是香港人的永恒话题。
英国殖民150多年,
日本侵占3年多,
回归祖国20余载。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香港人」的诞生
殖民地的头100年,香港是广东人的城市。
广东籍移民占80%以上,其次是上海籍。
这代人大多是逃难来的,「内地情怀」依然很浓。
|Photo by©何藩《念香港人的旧》
「小时候,我填表很纠结:
国籍英国,祖籍广东,出生地香港。」
1960年代,香港进入高速发展期,
婴儿潮诞生了,这是励精图治的一代,
他们接受英美精英教育,让香港脱胎换骨,
并逐渐从一个无根过客、侨居者的心态,
变为「香港是家、安居乐业」。
|香港电影《阿飞正传》剧照
香港人终于对香港有归属感了。
但身份依然焦虑,他们不自认是英国人,
也不自称中国人,只能叫自己香港人。
我是香港人!越叫越顺,越叫越荣耀。
有了香港人,才有了香港的辉煌50年,
才有了这一长串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名字……
他们是白手起家的超级富豪;
李嘉诚、李兆基、霍英东、邵逸夫、刘銮雄……这些人有多出名,看后代子嗣的八卦占据头版有多久,就能感知一二。
是一身功夫的武打巨星;
叶问、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们,不只代表香港,更向全世界输出了中国文化。
是风华绝代的电影明星、流行歌手;
罗文、甑妮、许冠杰、刘德华、张学友、周润发、梁朝伟、张国荣、梅艳芳、林青霞、张艾嘉、张曼玉、刘嘉玲……这个名单长得没法列、挂一漏万,一代人的花样年华!
|香港著名时尚杂志《号外》历年封面
是才华奇谲的大导演;
吴宇森、王家卫、周星驰、杜琪峰、徐克、陈可辛、王晶、许鞍华……00后没机会亲历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恐无法理解这些名字的意义。
是各有性格的才情作家;
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黄霑、蔡澜;还有把香港写得更加妩媚的张爱玲、亦舒、李碧华;以及更多打上香港印记的文人:陈冠中、也斯、西西、林夕、梁文道……
还有内地不太熟、但个顶个厉害的科学文学巨匠。
国学大师钱穆、汉学家饶宗颐、光纤之父高锟、作家刘以鬯……
总之,有了「香港人」,
才可能有「港人治港」,
才有了「香港黄金时代」!
中国的香港,香港的中国
让我去那花花世界吧,给我盖上大红章!
近代中国,很少有一个城市能像香港这般,
与整个国家命运如此纠缠、又互相依存。
|1997年,在文华东方酒店顶上展开的五星国旗取代了英国米字旗。Photo by ️©Steven McCurry
战时,香港是中国人的避难所
两次世界大战,内地人落脚此地,
香港成为家愁国恨的情怀码头。
战后以及三年饥荒时期,更有大量难民涌入。
香港人慷慨解囊,哪怕遣返,也递一碗热粥。
|Photo by©何藩《念香港人的旧》
100年前,香港是我们的现代启蒙
19世纪末,孙中山来香港学医,
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更说:
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香港也!
30年前,它是我们的第一桶金
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刚起步,深圳正愁摸不到门路时,香港商人送上的一笔生意,点燃了中国经济腾飞40年的引擎。深圳今天的成功,也离不开香港。
|《英雄本色》小马哥叼烟、烧美钞,多少男生模仿过?
20年前,它是我们的大娱乐家
谁没看金庸小说看到痴魔?
谁没扮过古惑仔、高喊我要镇旺角?
谁没追过四大天王、Beyond、发哥、星爷?
我们的青春集体记忆,不能没有香港!
新世纪,它是我们出境游第一站
1997年,香港回归!
花花世界大门终于打开。
香港,成了我们「出国」的第一站!
我们涌入香港,太平山顶俯瞰维港夜景、星光大道按手印、大屿山拜佛、迪士尼和海洋公园合家欢……游客量从1997年的36万人次,到2018年5100万人次,翻了足足21倍。
后来,它是购物大商场、亚洲美食天堂
吃遍油尖旺的茶餐厅、大排档;
买空铜锣湾的奢侈品、珠宝行。
香港回归20余载,当观光景点已不再新鲜,
它仍是一次次轻松的周末短途游。
即便买奶粉、买iPhone闹得很不愉快……
又后来,它变身我们的大学、医院、
那几年,内地学生开始热衷「放弃北大清华,去香港念本科」;
内地妈妈也去香港医院排队体检、打各种防癌疫苗……
再后来,它成为保险理财顾问......
近年,无数中产、富人赴港买保险、买理财,据说内地人的投保总额逐年呈百!亿!级!增长……香港,似乎又成了治疗中产焦虑的一枚舒缓剂。
这一给一取,
就是两个社会的时差。
|香港大屿山昂坪大佛。
念不到香港的好
是你的损失!
时差会变的。
一种论调是:
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下,
香港最鼎盛的黄金时代已过去。
中国搭上了一辆光速列车,飞快地追赶世界。
香港?一夜之间,好像没人再关心。
香港作家西西有个形象比喻:
曾经,香港是雄鸡国唯一的脚垫子,
来来往往的人在这里踩一踩,
掸去脚上的尘土,再去往世界各地。
而如今,人们轻易就能去往世界各地,
不再需要这个垫子。
|Photo by©二中兄
香港的昨天和今天
都是逼出来的,明天呢?
世界是一个大棋盘,
香港像一颗小小的滚珠,
未来如何取决于大棋盘的变化。
只不过,兴衰更迭间,总有一代人会情绪失落。
但哩度系香港喔!
看得见的历史里,
香港有过比今天更严重的困惑,
但都无一不迎难而上,赢得完胜。
香港精神从来都是逼出努力,逼出彩!
《甜蜜蜜》里,张曼玉在人潮中对黎明说:
「哩度系香港喔,有咩唔可能啊!」
是啊!别忘了,这里是香港,有什么不可能。
|香港电影《2046》剧照
诗人在梦境中与香港相遇,
很有礼貌地说一句:你好。
香港答:我是从梦境中浮起的真实。
—— 香港作家 刘以鬯
作者:时差岛。
创立于2018年5月,旅行新媒体品牌,
致力于探寻世界的不同,从观世界到世界观,洞察变化与成长中的“中国人之旅行观”。
大叔学点说话
15篇原创文章 1位朋友关注
作者已设置关注后才可以留言
- 424李昌现在有些港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尤其是年轻人,生下来就拥有了这一切,得来的太容易了就不知道如何珍惜。
- 286LJ比起带着偏见一味去指责,抨击,嘲笑,真真正正用心去了解它、理解它,才是当下彼此浮躁心态所急需的一剂良药
- 281韩大仙儿🌙月收入不到1W,租金15k,每个月借5000租房
- 232六零三(力由心生)要多少感情才写得出这文章
- 226天涯過客🦄香港是座不平凡的城市,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179Michelle陈雅宁第一次去香港是2006年,这期间去了不下10次,有当天往返也有花了一周的时间深度游玩。香港最吸引我的是美食、离岛和郊野公园。对游客来说,有规则的城市交通、深夜灯火通明的街巷和国际化的环境都是安心游玩的保证,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香港,也希望香港是她应该的样子。
- 152河神其实需要互相了解,香港本来不是香港,香港后来成为香港,香港未来还是香港,年轻人最重要是了解历史。
- 118may换位思考很重要
- 104跋香港真是块宝地
- 100十十💋希望香港保留她原来的样子。
- 95沉思香港的"自由、法治、廉洁、高效",创造着特区奇迹,使之成为领跑世界的东方明珠。
- 90zhifei香港还是那个香港,只是他的民主与法制已经被蚕食,他在一步步衰败
- 89竹樓琴聲🇹🇼本期好經典的文章!值得一讀收藏了
- 73小马哥客观的评价
- 70花滿樓香港明天更美好!
- 67Liberté香港和新加坡的精神真的很像! 很多新加坡人嘴边的话就是“爱拼才会赢”!
- 57大新君真好看,希望永远保持你的美好,香港
- 46浠释適1苆 %%最可怕的事是让廉署变成监委。
- 44戴大大是胖纸北上广哪个不明白他们所焦虑的,作为大城市人是幸福的,但又是无奈。
- 41傻瓜🍎 梦小町80后的我,广东汕头人,从小就对香港的电影音乐都如痴如醉,香港的粤语音乐,从飞驰人生里面唱的可以代表了影响力!有一天我的脚步踏上了香港!就深深的爱上了他!每次都流连忘返!上个月,汕头真通香港的高铁开通了!上午可以去香港喝茶,晚上回家睡觉!幸福
- 41西凉好想去香港旅游哦😊
- 40李燕娥代表了多少代人美好的回忆……
- 39@时间的河人口红利对香港的繁荣很重要啊
- 37静陪住我长大的港剧,直到现在也不愿放弃,喜欢学习港剧的粤语口音,好怀念
- 34布丁老爷喜欢这篇推送,在香港读书生活了两年半的我。
- 32陈先生的肉肉厉害了厉害了,等退休了去见识一下。
- 28吉希妈咪从小就喜欢看港台剧,从电视剧电影了解到很多香港的人和事,文章写得客观
- 26Go!ng经历了苦难的过来人,心怀慈悲 励精图治 生于繁华的似乎自信,却不知何处去
- 24田知庆ᨐ山水情2015年9月耗资2000人民币到港游玩,世界确实不一样…当时很懵懂,准备再去看看…有同行的可以一起…
- 24貝小莹🍜 🍳TVB忠粉觉得去无数次还是很喜欢这个城市,shopping 爬山 吃粉 喝奶茶 看风景 吹海风不管有多少不和平的事情,还是相信大多数人会友好相待
--END--
提示:若该内容侵犯您的原创权益,请点此通知作者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