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64卦中,其实分成三部分,乾卦、坤卦,由乾坤衍生出的其它62卦。读懂乾坤两卦,是读易经的基础,我们把它叫做“开天辟地”。
乾坤又称作易之门,这两扇门打开后,里面的六十二卦全部呈现,清清楚楚,那就叫做宇宙万象。
1、六龙驭天:
乾卦,是64卦中唯一一个六爻全部有龙的卦象,分别为初九潜龙、九二见龙、九三剔龙、九四跃龙、九五飞龙、上九亢龙,所以又称为六龙驭天。
乾卦,上下卦皆由“乾”组成,卦形作“乾卦”,乾从形上讲象征“天”,所以称此卦为重天乾卦。为什么说乾从形上讲象征“天”呢?清代李士珍在《周易注》中说“天者,阳之宗,物莫先焉,物莫大焉,故画一以象之”,又以“易究天地之原,立三才之道”,所以“三画以成一卦”。
乾卦以六十四卦的纯阳之数“乾卦”表示,认为乾具有同天一样的性质:纯阳至健,象征天道运行,周而复始,健而无息。乾卦其象为天,其义为健,其德为元、亨、利、贞,全卦六爻取龙为象,借潜、见、惕、跃、飞、亢,龙之形变,以明乾道变化之象,勉励人们效“天”之德,自强不息,顺天而行,相时而动。
2、乾卦卦辞、大象、彖传
乾:元、亨、利、贞。《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有利,正固持久。
《彖传》说:伟大啊,乾元!万物由此开始,一切统归于天。乾元变化如浮云飘行,雨水洒落,成就万类千形。日出日落,终而复始,普照大地。乾之六爻,各有其位,依时而成,就像阳气乘着六龙在天上运行驾御天道变化。天道的变化,赋予万物各自的本性和生命,太和元气得以保全、融合,这样就使得物性和谐,各有其利,万物都能正固持久地成长。天为万物之始,犹如国君居于民众之首,而不自为天下之首,使得天下各得其所,各安其事,都获得安宁。
《象传》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健而无息,君子应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乾坤两卦位列六十四卦之首,是六十四卦之根本,也可称为“祖卦”。
《易经》认为,天地是万物的本原,乾坤象天地,六十四卦象万物,天地在万物之先,所以乾坤居六十四卦之首,屯蒙诸卦列乾坤之后。
乾卦以天为象征形象,认为天体现着元始(元)、亨通(亨)、和谐有利(利)、正固持久(贞)四种德性,其所以如此,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而各有其利,坚固贞正而得其所终。
这种运行不息的阳气,变化无穷,沿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往复,制约、主宰着整个大自然。
因此,《易经》赞美天,事实上是赞美阳刚之德,从义理上引申讲其中揭示了刚强者的进取哲学,勉励人们要效法天的刚健精神,奋发进取,自强不息。
3、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文:初九:龙隐于渊,待时而兴,不宜有所作为。《象传》说:龙隐于渊,待时而兴,不宜有所作为,因为阳气初生尚在地下。
此卦中初九处乾之始,阳气潜藏,有龙隐地下之象,宜积蓄力量,待时而兴。
这是乾卦第一龙,这时候处在初爻,力量比较弱,就如隆中的卧龙诸葛,在没有出山时,就是在积蓄,等待一发冲天的机会,这一潜就是27年。也代表了求学时代的我们,正在学习,这时候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学好知识,等待时机。
4、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普施也。
译文:九二:龙山现在大地上,利于山现大人。
《象传》说:龙出现在大地上,虽然没有达到跃和飞的状态,但是阳气已萌发至地上,圣人已经山世,天下必将遍受其道德恩施。
此爻为九二。意即龙已经出离潜隐状态,出现在大地上,到了发挥作用、有所作为的时候了。从自然界的层面上讲,到了万物复苏的时候;在人事的层面上说,九二刚健得中,虽距成功尚远,但已经有了成功的素质,所以说有“大人”之象。此时,天下人也都乐于见到大德之人的出现。此爻代表着经过前期的积累和准备,“大人”已经显露成功的素质,而外部环境也比较有利。
这是乾卦第二龙,见龙,也就是刚开始参加工作,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人,准备开始发力。但是要知道,我们刚到一个地方,尽量不要直接就冒头,要在显露自己才华的同事,不要危及他人的利益,否则可能会有不可预知的危险。
诸葛亮出山之后,就是太快显露出自己的才华,虽然获得了一致的认可,但是也留下了后患,如火烧新野之后,刘备不顾诸葛建议,执意带百姓撤离,最终导致一败涂地,差点连继承人都搭进去,关羽败走麦城后,刘备执意报仇,不顾诸葛建议,最终火烧连营八百里,烧紧了蜀国最后的一点潜力,这都是九二爻的时候,诸葛留下的后患。
5、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译文:九三:君子整日里勤奋努力,直到夜间还忧惧警惕,虽陷危险之地,亦可免于咎过。
《象传》说:君子整日里勤奋努力,意思是反复行道,坚持不懈。
在易经中虽分上卦三爻,下卦三爻,但是又分天、地人三才,天为最上面的两爻,人为中间两爻,地位下面两爻。
乾卦其他儿爻都称“龙”,只有九三称“君子”。九三这一爻,位置不上不下,功业尚未成就,变数很多,有志于胸的人要时振奋精神,努力不懈,事事小心谨慎,连夜晚都不能疏忽大意。只有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才不会发生过失,以致有悔恨的可能。
虽然没有些龙,但九三的“君子”,其实就是惕龙。大多数人基本上都处在这一爻的位置,每日都在努力,为生活奔忙。处在这一爻,就是“多惧”,人到中年,身体大不如前,有家要养,有房子要供,不但上有父母要孝敬,还有孩子要抚养,压力很大,所以叫“惕”。
6、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象传》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表示审时而进必无咎害。
此爻中的龙里然还未飞腾,但或跃动,或潜伏,跃跃欲试,已具不可限量的潜在力量,但仍需待机而动,只要把握有利的时机进退,就不会发生过失与灾难。此爻表明,当条件已经成熟之时,应把握住最有利的时机进取,即可无咎。
这一爻叫跃龙,有凶险,因为人总不甘心于人下,总想一飞冲天,就如一条在深渊水潭中的龙,想跃上山涧,必定有两种结果,一是跃上去了,就成为飞龙,二是没有跃上去,退回来继续在九三爻努力工作就是,但是不论是哪种结果,都是自己的选择。
就如现在很多人创业一样,经营地还可以,就像扩大规模,但是有可能会成功,但也有可能失败。
7、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译文:九五:龙飞腾于穹宇,利于山现大人。
《象传》说:龙飞腾于穹宇,意味着大人大有所为。
龙所象征的阳气经过初九的“潜”、九二的“见”、九三的“惕”、九四的“跃”,到九五终于飞上天空,表明阳气自下而上,至此已经盛至于天,犹如中午的阳光普照大地,万物沐浴在太阳温暖的光芒之下。
乾卦是纯阳至健之卦,而九五居上卦之中,得正又在君位,说明九五之爻: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有君之德且有君之位,是乾卦最吉之爻,象征着事物发展到最完美阶段,所以在古代人们常把“九五之尊”指代君主之位。
本爻辞中提到的“大人”,与九二的虽有高德而无高位的“大人”相比,九五刚健中正纯粹,不仅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有德有位者,而是“始为士,经君子,而臻圣人”,其才德、地位兼备,主客观条件都已尽善尽美,已臻圣人之境,足以应对任何困难,如游龙在天,兴云布雨,天下感受其利,这样的大人当然是天下人所希望见到的。
这一爻就是飞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九五至尊,阳爻当位,是整个乾卦之首。
8、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译文:上九:龙升腾到极限,有所追悔。
《象传》说:龙升腾到极限,有所追悔。这是告诫人们刚进过甚、盈满是不可能长久保持的。
此卦寓意事物发展,盛极必衰。
“上九”就是阳爻居上。上是一卦之中的最后一爻,卦发展到上爻,事情无论好坏都已达到积微而盛,穷极将变的程度。此时阳气发展盛极转衰,所以爻辞拟取“亢龙”高飞穷极,说明到了止进而退的时候,此时继续前进便要走向反面,所以有所追悔。
“亢”是上九的客观境遇,“悔”是上九的主观修养,朱熹曰:“当极盛之时,便须虑其亢,如此处最是。《易》之大义,大抵于盛满时致戒。”(《朱子语类》)上九之关键就在这个“悔”字上,当极盛之时,唯其有悔,才能穷则思变,所以乾道才不以“亢”为终结。
这就是亢龙,人要知足,九五就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如果还想再进一步,那必定就是灾难。我们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例子,如始皇求尝试,如八王之乱等。
9、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文:用九: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象传》说:用“九”数,说明天的美德是不自居万物之首。
大多数人对“群龙无首”理解有误。朱熹说“六爻皆变,刚而能柔”,以刚健为体,柔顺为用,刚健而能柔顺,获吉是必然的。
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都是龙,都可以独挡一面,不需要别人来指挥,所以群龙无首,是一件好事!
--END--
提示:若该内容侵犯您的原创权益,请点此通知作者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