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第四卦,蒙,由下坎上艮组成,象征“蒙稚”。
上卦“艮”为山,下卦“坎”为水:犹如高山下流出泉水,表示开启智慧之门。
“屯”为降生,“蒙”为启蒙,两卦互为覆卦。
万物初生,开启民智是首要任务,而蒙卦的中心内容,就是论启蒙之道。
全卦就是阐明“启蒙发智”的道理,其中既有为师之道,又有求学之道,反映了一定程度的敎育思想。“童蒙”“启蒙”,就出自蒙卦。
1、卦辞、大象和彖传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屮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上艮为山之象,下坎为水之象。泉水冲破山石的阻碍而流出,象征蒙昧得到消除,智慧得以开发,非常形象。
人,不但要有智慧,而且更重德行,所以君子观此象想到要“果行育德”。为此,一定要像泉水一样开启智慧;又要像泉水一样锻炼自己的德行。
简单来说,就是你要想学习,就带着腊肉来拜师,不要想着我去求你来学习。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态度的问题,学习要主动。
你问问题,第一次,我会告诉你答案,但是你一直问就不对了,这个是孔子说颜回,颜回刚开始是不太服气孔子的,就连番想孔子发问,孔子说,你这是想问问题,还是想考倒我?所以这种行为为“渎”。
2、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对于一些小孩子来说,一定要立下规矩。初爻是蒙卦的始爻,位置最下,以阴爻居于阳位,不中不正,这时候的孩童什么都不懂,需要从严管理。
所幸的是,这是初爻,孩子还小,可塑性强。所以只要严加管教,必要时应给以惩罚,就会让孩子走正路。若听任他们自由发展,结果就可能会很差。
桎为脚镣,梏为手铐,孩子要从小教育,千万不能太过娇惯,否则孩子以后可能会受到社会的惩罚。
3、九二:包家,吉。纳妇,吉。子克豕。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九二是刚柔相济、能行“刚中”之教的师长,故能包容蒙昧的受教者,而聪明的人能够包容蒙昧的人是吉祥的。
上一爻强调的是严加管教,本爻则强调宽以包含,二者相辅相成,这样就全面了。
刚居柔位,虽不当位,但是却居中,是强调教育中,宽严相济。
4、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传》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初六虽然顽劣愚昧,毕竟处在蒙昧的初始,年龄比较小,可塑性强。严加管教,尚可归于正途。
六三则不然,他已经开始成长,不再是顽劣,而是品性恶劣。六三不仅以阴爻居阳位,不中不正,且处于蒙卦下卦的末尾,能够力压位卑而中正刚明的良师九二,攀附与它同样不中不正而处于极位的上九,可谓见利忘义,所以《象传》说它“行不顺也”。
爻辞中用“勿用取女”喻示不可收这样的人为弟子,因为本卦中阳爻为蒙师,阴爻为弟子。
5、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阳爻指蒙师,阴爻指蒙童。蒙童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要虚心向学,以求发展。如果远离明师,不主动亲近,必然会继续蒙昧。六四就是指这样的人。
在蒙卦中,唯独六四这一爻距离阳爻最远,被夹在六三、六五两个阴爻中间,而它本身又是以阴爻居于阴位,根本无法受到名师的指导。所以,卦辞对于六四被困于蒙昧感到非常惋惜。
6、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九二阳刚居中,即有力道,又离学生近,是“有道师表”的象征;六五虽然居于尊位,但以“童蒙”自处,是“好学君子”的象征。
九二与六五正应,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的象征。这也就是卦辞中所肯定的“童蒙求我”,当然是吉祥的。
7、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蒙卦的两个阳爻代表两种施教方法不同的师长。九二刚而居中,能够包容群蒙,治之以宽,所以叫“包蒙”。
上九则高居上位,刚极而不中,表示手段激烈,以严治学,所以叫“击蒙”。蒙师的气质不同,治蒙方式也各异,不能说哪种方法不对。
当然,现在“击蒙”的办法一般不太适应了,打孩子是犯法的,甚至连你的工作都保不住,所以教育过程要特别注意分寸。古代可以敲手板,现在不允许体罚。
蒙卦以阳爻师,以阴爻为生。蒙卦主要是说要开启蒙昧孩童的智慧,帮助他们走上正常的人生之路。
蒙卦主张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必要时应有严厉的措施,也就是通过宽严相济的办法,让学生都能够学好,并开启人生智慧。
--END--
提示:若该内容侵犯您的原创权益,请点此通知作者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