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银保监:保险业累计捐赠保险总额11.58万亿,已赔付一线医护人员3078万元!

银保监:保险业累计捐赠保险总额11.58万亿,已赔付一线医护人员3078万元!

订阅 2020-2-25

银保监:保险业累计捐赠保险总额11.58万亿,已赔付一线医护人员3078万元!

今天

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吉昱华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全行业累计捐赠总计保额11.58万亿的保险保障,而仅人身险赠险赔付占比达到64%。



吉昱华表示,目前,财产保险公司与疫情相关的理赔是2460万元,给一线医护人员的理赔是657万元。


人身保险公司共赔付与疫情相关的出险客户795人次,赔付金额5174万元,属于赠险项目下的赔付3320万元,占比64%。涉及一线医护人员的赔付338人次,总赔付金额3078万元。



吉昱华介绍:目前共有68家财产保险公司通过扩展产品责任等方式开发了600多款保险产品;70家人身保险公司在不增加保费的前提下,把1210款产品责任范围扩展到新冠肺炎。


吉昱华还表示,从保险行业的属性看,保险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行业,不仅要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要雪中送炭,把捐赠保单视同正常的保单同样管理和理赔。



每次灾难发生,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保险从未缺席,灾难和风险的来临不会因人而异,而保险却能让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感受它的温暖所在。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措手不及,很多人终于明白疾病和明天真的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疫情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渺小而无力,病例的人数和死亡人数正不断增长,然而这些冰冷数据背后的,却是一个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一条条原本鲜活的生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把这一切全部打乱。


在这个意外和疾病频发的年代,抗风险的能力,才是一个家庭的底层能力,没有永久稳定的工作,也没有绝对幸运的生活,未雨绸缪的智慧每个人都需要具有。


2月14日,人民日报在《疫情当前,这些保险有用处》一文中明确指出:


“事实上,商业保险可以赔付因新冠肺炎导致的后遗症、全残以及身故,是在国家兜底救治费用之外的补充保险。给付型险种,不与医保报销冲突,只要罹患合同规定的疾病,即可赔付。



在2月15日举行的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就建议大家在疫情下,购买重疾险和医疗险弥补经济损失。


梁涛疫情发生后,我们建议消费者可以结合自身的支付能力或者需要,通过购买医疗险保障更大疾病范围的医疗费用支出,或者通过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或者寿险等产品,保障罹患重疾或者身故后的大额支出和家庭收入损失等。



国家希望百姓消费必须解决后顾之忧,人民没有保险,人民就没有保障;人民没有保障,人民就没有安全感;人民没有安全感,社会就没有稳定感;社会没有稳定感,国家就没有安定感。


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所有能用金钱能买到的物品,都不是奢侈品,真正的奢侈品,是人们心中的安全感。


从经济角度看,保险是科学合理的财务安排;

从风险角度看,保险是风险管理的聪明举措;

从个人角度看,保险是分担责任的有力帮手;

从家庭角度看,保险是让生活稳妥的保护伞;

从社会角度看,保险是生产和生活的稳定器。




保险能实现任何理财产品实现不了的保障,事实上,保险是以明确的小投资,来弥补不明确的大损失,保险金在遭遇病死残医的重大变故时,可以立即发挥周转金、急难救助金等活钱的功能。


许多实际案例也发现很多家庭如果没有这笔理赔收入,可能就要靠社会救济或公益捐助才能挺过难关因此,保险支出应该列为家庭最重要最优先的一笔投资,千万不能轻视。


没保险兜底可能:

一场意外能毁掉你所有努力;

一场大病才发现存款远远不够;

亿万身家也难保你一生富贵!

曾经有人这样问:你到底是为谁在挣钱?算来算去,有可能在某一天、某几天的时间里,辛辛苦苦一辈子的积蓄被医院一下子没收!

保险就是医疗费,大病小病安心睡;

保险就是教育费,孩子读书不怕贵;

保险就是养老钱,安度晚年不缺钱;

保险就是理财金,坐享红利最省心;


云说:生了病的人想买保险,不是他认可保险了,是花自己的钱心疼了。所以,没有切肤之痛,不知道买保险的好处。总觉得买保险没有用。


你没买保险没出事,那是万幸;没买保险出了事,就是悲剧;买了保险没出事,那是幸福;买了保险出了事,就是庆幸。保险能做到:不出事锦上添花,出了事能雪中送炭。


记住吧!我们什么都可以拒绝,唯独风险拒绝不了,我们什么都可以省,唯独买保险的钱不能省。

最后推荐一款友邦医疗险给大家,利益如下图:

--END--

提示:若该内容侵犯您的原创权益,请点此通知作者



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手媒体广告虚位以待

评论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

想免费发文?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