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骢人单纯得像只大白兔,这和他从小处在单一的环境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晦明禅师无子无女,杨云骢又是故交之子,那是拿他当亲儿子看待,甚至比亲儿子还亲。
哪里舍得让他受苦,接受试炼呢?杨云骢在单一的环境里,可以想到的除了自己就只有过往了。
仔细对比一下杨云骢和纳兰明慧初出场时的言语。
先看纳兰明慧说的话—— 猎装少女“呸”了一声说道:“你几时学起汉族小姐的派头来了?我们满洲女儿,从不讲究什么男女授受不亲这一套。你别瞧我喜欢读汉人诗书,我可不喜欢他们那些虚文俗礼。再说,你留心闻过他身上的气味吗?怎说他是个臭男子?”
再看杨云骢在《白发魔女传》里初出场时说的话——那孩子抢着答道:“我叫杨云骢,这个月十六刚好五岁,我爸爸叫杨涟。”玉罗刹笑道:“啊,原来是杨涟的孩子。你父亲可没有你的胆量。”杨云骢道:“谁说没有?他常常在家里说要杀奸臣,很大很大的奸臣。罗叔叔对我说,奸臣和皇帝很要好,我爸爸不怕奸臣,也不怕皇帝,还没有胆量吗?”玉罗刹笑道:“好,算我说错,你爸爸有胆量!”这还是玉罗刹有生以来第一次认错,这孩子哪里知道,还得意地笑了一笑。
不但说话相似,连情形也相似,都是身边人,还同样是女人,说了自己不爱听的话,然后在力争,也在抢白。
结果都是对方服软不说了,这不是一模一样吗?
而且都是很主观的,以自我为中心。长大了是这么来看的,在小的时候看来,那就是一份天真的孩子气。
还有一份无忧无虑,不知世俗的欢快气息。
杨云骢成年后乍然与童年的情形重逢,那是难以割舍的情愫涌上了心头。
可人家到底不是自己的,这一瞬间他的心头是遭受了割裂般的痛苦,何以解忧,唯以暴打了。
难怪杨云骢用到武功,他的智商就在线了,那时候的武功不但是他的依怙,也是他逃避痛苦现实的保障,如果武功不好,他留下来只会承受更痛苦的现实。
那时候武功和他的心里需求结合在一起,想逃避的欲望越强烈,他激发的潜能就越出色。所以在军中夺人主帅,犹如探囊取物。
只是被逃避的欲望激发出来的潜能到底脆弱,发挥起来越强大,底子就越空,何容易被环境左右。
此时的杨云骢可以说是典型的“心随境转”,只要环境改变了,他的心情马上就不同了。
那也分明是他没有自己的目标,只是跟着前人的脚印走,一天没走出自我来,一天他就是空心的,也就是说很脆弱,可靠性不足。
不可靠的不一定是坏人,但肯定是匮乏的,是资源不足的。
杨云骢面临的问题是原有的资源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发展,他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状态,这是一个空白,而且这一份空白要跟着他多长时间,要看他的自我成长了。
资源是存量,本来还以为是够用的,杨云骢的武功很厉害,很能打的,现在能够擒下对方的主将,那也是很靠得住的。
可是问题太出格,也太出圈了,它本身就是变量,这样可以激发杨云骢寻求增量。
这个心路历程可以说每个人都会碰到的,离开了舒适圈,怎么外面都是不一样的,也都不是向着我的,那么我能靠什么呢?
仔细看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不难发现里面把童年和少年时期的问题刻画得栩栩如生,可以说简直是照实了写的了,看着更像是生活本身。
而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说也是一直伴随下去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思考。
所以看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会感觉到问题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一定要去解决,但它会指引着前路,这也是问题的一种功效性,这种功效很艺术化,也很生活化,所以看着格外有亲近感。
那么杨云骢是怎么应对的呢?他好像连意识都不曾意识到,看到问题,的确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那么接下来如何呢?敬请继续观赏!
--END--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