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结束也是另一个开始,《塞外奇侠传》完

结束也是另一个开始,《塞外奇侠传》完

订阅 2021-7-8

杨云骢终于获悉纳兰明慧要嫁入鄂王府的消息了。

他其实早就该知道了,这是信息差,却也不是存心捉弄他。

这个故事的悲剧可以说是时间差,再仔细探究,发现是信息差。

会产生信息差的原因,是两人无法磨合的步调不一致。

就这样无法调和的矛盾,两人都可以忘我地相爱,不可说不是真爱,可到底是太年轻,不够成熟。

当然在关系中,杨云骢对纳兰明慧也是关心太少,无法第一时间捕捉到信息的差异。

而纳兰明慧也没有把话说明。

如果两人是同一阵营,步调一致,感情都那么好了,没什么不能说的。

可当时杨云骢身在虎穴,纳兰明慧也是担了风险,要两全其美。她费尽心机,也只能委屈求全,暂安眼下。

两人都在不安,可能无法自保以及牵连他人的担忧之中,这时候的确是自我意识比较强大,再不顾自己的话,那就牺牲了。

感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是超前发展,捉襟见肘了。

懂事的话,看到这一步,就知道要知足了。

感情的基础本来就单薄,靠的是血气和叛逆,一旦理智成熟,自己恐怕都要后悔。

偏偏这时候的情绪,往往特别难忘。

原文是——    这晚他彻夜未眠,情思潮涌,不觉提起笔来,填了一首词道: 

 笑江湖浪迹十年游,空负少年头,对铜驼巷陌,吟情渺渺,心事悠悠,酒醒诗残梦断,南国正清秋。把剑凄然望,无处招归舟。 

 明日天涯路远,问谁留楚佩,留影中州?数英雄儿女,俯仰古今愁。难消受灯昏罗帐,怅昙花一现恨难休!飘零愤,金戈铁马,拼葬荒丘! 

    ——调寄《八声甘州》 

词成酒冷,天已黎明,他跨上骏马,绝尘而去。自此草原上不再见杨云骢的踪影,只有他的英雄故事,被草原的歌手编成诗歌,永远留在民间。 

报国无门,情丝成空,塞外已经是伤心地,还留下干嘛?

杨云骢一骑远走,却不知草原的牧民还记得他,感念着他。

其实再组织兵力,还是可以再战的。

杨云骢为了一己之私,也是内心的脆弱一走了之,他这样的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问题还会一直跟着他。

他与纳兰明慧初见时,纳兰明慧在读词,她家培养出纳兰容若这样的一代词人,家学渊源,她会读词并不奇怪。

杨云骢文武双全,可是在草原上跟大家说话,没见他用诗词,他说的都是简单直白的口头语。

在文末突然来了一首词,而且很见功力,平时不显摆,那是用不着,却也不代表不存在,更不代表被遗忘。

到了南边,风土人情不同了,名胜古迹旁也容易遇到词人骚客。

所以这一阙词是结束也是开始。

接下来是——一个月后,他到了杭州,那时正是中秋方过,钱塘江大潮就要来的时候。杭州城内,人山人海,热闹异常。这些人有些是来看潮的,有些是来看鄂亲王多铎成婚大典的。多铎和纳兰明慧的婚期已定了在八月十八日举行,杨云骢正好在他们婚前三天赶到。 

正是:万里归来人未老,香车却欲入侯门。 

欲知杨云骢是否甘心让纳兰明慧出嫁,请看拙作《七剑下天山》。 

从阅读的情感上也不知道杨云骢应不应该去,他去肯定是闹事。

尽管说杨云骢旧情难舍,女儿是一定要夺回来的,可是去了就怕他没事惹事,本来是没有的问题,被他一去倒是闹出了问题。

不过从事态的发展来说,他是一定要去的。

他如果不去,《七剑下天山》又怎么成立呢?

到了此刻,杨云骢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夺回女儿,以及指引凌未风上天山了。

杨云骢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却显得特别有血有肉,真实地再现了成熟之前的环节,读来特别有亲近感,这条路都会走过的。

而且,正因为杨云骢不成熟,才会给女儿留下遗书,让女儿去报仇,也就埋下了女儿易兰珠少年白头的际遇。

杨云骢在此刻是感觉什么都不是自己的,一切尽虚幻,一路走来的一帆风顺,让他难以接受这番挫折。

他能抓住的就只有女儿,胸中块垒尽化为怨愤。

这是他在幻灭中,唯一能抓住的,自然要多用力了。

杨云骢的幻灭感是个人的也是环境的产物,跟时代息息相关。

到了他女儿这一代,个人的问题还是在,但是环境不同了,时代特有的冲突也越来越淡,所以易兰珠遇到的情形相对还是单纯的,没她父亲以及祖父那么仇大苦深,那么复杂。

环境的改变固然是时代变迁的产物,也和杨云骢的人缘有关,甚至他临死前随手托付和指引,也会给日后的环境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所以活着,用心地活着,那就是最好的。《塞外奇侠传》到此结束,有兴趣了解后事的朋友可以品阅梁羽生著作《七剑下天山》,我也写过回评,欢迎品鉴。


--END--



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手媒体广告广告商

评论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

想免费发文?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