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塞外胡沙埋侠
一看《武林三绝》的回目,就知道开头是侠士客死异乡的故事。
那是一个很悲凉沧桑的感觉。
可是和卷首词结合起来,会产生奇特的艺术效果。
那不是悲怆,而是荣誉和自豪感。
卷首词选得很美: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邱。
——纳兰容若·南乡子
那是求仁得仁的从容,以及使命的终点,是必须背负的责任。
只看了回目和卷首词,就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武林三绝》并没有出版,现存的文本是广大爱好者自己搜寻香港连载,留存下来的。
现梁羽生家园论坛保留着《武林三绝》的文本,在此感谢各位爱好者。
《武林三绝》成品于1972—1976年,历时四年,梁羽生作品有一个特色,只要是出产,基本线可以守得住的。
也许没有太大的冲击力,可基本上不会有大问题。
梁羽生的保底功力还是靠得住的。
那么可以一起翻阅《武林三绝》,进行不一样的旅程,一路走来,看看风光如何?有什么不同的体会。
原文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雁门关外,骏马嘶风。侠士突围,胡骑追逐。
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北国风光,胡骑追赶着侠士。
既然是雁门关外,结合梁羽生其他作品,不难推断出,故事的背景在明朝。
接下来是——三人两骑跑在前头,追赶他们的是一队精悍的蒙古骑兵。
男的是名播中原的游侠风从龙,女的是他的妻子韩紫香。
韩紫香怀中抱着一个小女孩,是他们的独生爱女。这一天刚好是他们爱女的七岁生辰。
假如是在家里的话,这一天应该是多么高兴啊!
但现在却是在霜风满地,塞草没胫的雁关外。
没有鲜花,没有糕饼,没有烛光。也没有小朋友来同他们的爱女庆贺生辰。
有的只是凶恶的胡兵,他们“送来”的“礼物”是飞蝗一般的乱箭。
幸好他们的坐骑乃是大宛良驹,渐渐把追兵甩在后面。
胡骑是一队,而且还是精兵。
追赶的是三个人,还是一家三口。
看这对夫妻的名字,就感觉到熟悉的梁羽生味道。
这名字一看就知道,梁羽生起得出来的。
男的叫风从龙,来自《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既然与胡人交战,自然要从文化典籍中起名字。
女的叫韩紫香。在梁羽生笔下姓韩的,以及名字中有紫的,基本上是好女人。
韩紫香三个字一出来,就觉得是贤妻良母。
梁羽生笔下的夫妇名字,单个看有单个看的意味,合起来看有合起来看的情韵。
就拿单个看,风从龙看着就像是出身高贵,以军功起家的人家出来的。
韩紫香呢,书香门第,自带静气。
合起来看,风带动的不仅是龙虎之类征兆,也是静室柔香,飘动有致。
其中紫对应的还是龙,放在一起,分明是保家卫国,重返家园,静室生香,颐养身心。
所以说梁羽生的书,静下来细品,另有一番风味。
还有一个七岁的小女孩,今天还是她的生辰。
看到“没有鲜花,没有糕饼,没有烛光。也没有小朋友来同他们的爱女庆贺生辰。”这一句时,感觉像是现代小朋友在过生日。
只怕会有人把“没有糕饼”看成了“没有蛋糕”,如果“没有蛋糕”的话,那就是现代了。
不过古代确实是“糕饼”。
这一字之差,代表作者的用心,信手写来,还是注意分寸的。
生辰之日,小姑娘不在家庆祝,却跟着父母前来逃难,这倒是很戏剧性的开头。
那么到底犯了什么事?要这样的出逃?那就要敬请继续观赏了。
--END--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