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儿时的庙会

儿时的庙会

订阅 2019-1-22


       大营的四月十八庙会,我最早的记忆是自己小时候病的特别厉害,姥爷背着我逛庙会,买各种好玩的好吃的,泥人、哨子、糖水、冰棍……

       然后是小学三年级,庙会上发现了一款自己喜欢的粉色线衣,特别漂亮,我和爷爷商量,用他曾经给我的一块银元兑换了15块钱,然后买上了那件心怡的衣服 ,穿了多少年都爱不释手,至今记忆犹新。后来,爷爷在去世时,又叮嘱父亲把那块银元归还给了我。

       每逢过庙会,正是季节交替人们换夏装的时候。妈妈是个裁缝 ,手很巧,她总是用漂亮的花布给我们姊妹做新颖的服装,直至现在那每一件衣服的款式都还历历在目。

       过庙会最大的景观是有一台大戏,镇里筹钱请一个知名的晋剧团,让大家一饱眼福和耳福。当年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少,看戏就显得分外热闹,看戏的人也特别多,老的少的,看表演,听唱功,赏戏词,个个是行家,边看还边品头论足。

      父亲最爱看戏,总是在唱戏的前一天,就选择戏台最好的位置,放两排凳子占位置,然后我们全家人八九场戏无一缺席。老公说他每年过完庙会,看着空空的戏台,都要难受好些天。

       我因为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对晋剧也有极大的兴趣,坐念唱打,生旦净末丑 ,样样都懂。直到现在,还有经常听晋剧的习惯,艺术之美余音绕梁。

       随着自己的长大,家里开始做服装生意,过庙会成了全家最忙的时候 ,需要把提前囤积的服装,在庙会时全部销售出去,赚个好价钱。当年的流行色流行款一般都是在那几天反映出来的,眼光好的人就像押宝一样,压住了当年服装的潮流,就会大赚一笔。好多生意人就是从那时候逐渐发家致富的。父亲因为不是职业商人,对市场动态不敏感,一般是很难抓到这种机会的。

      过庙会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吃,凉粉和麻叶赶庙会的要吃,回家的时候要带,好像不吃就是没过庙会似的。凉粉是用绿豆粉做的,盆大的一坨,用特制的擦子转圈一绕,一碗凉粉丝就旋下来了,口感好,还特别下火。长大后吃过好多种类的凉粉,都没有老家这种的好吃。周边逛庙会的人赶了大集又热又渴又饿,喝碗凉粉,吃两个麻叶,然后再用纸捻的绳子穿几个麻叶带回给家人,感觉特别酣畅。

因为这是一个集镇比较大的节日,所以都会邀请亲朋好友相聚,七大姑八大姨凑在一起,炖一锅排骨,买一大串麻叶,端一大盆凉粉,热热闹闹聊点家常,侃点大山,好不痛快,谁家要是没来个亲戚,都觉得脸上没光。现在吃的穿的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又因为工作的牵绊,已经好多年对老家的这个节日不再向往了。今年因为一件特殊事心情不爽,空闲的时候正赶上老家过庙会的日子,老公就建议我回去散散心。

时过境迁,看戏的人只有十几个了,逛庙会的人也没那么多了,卖的东西也不是儿时的琳琅满目了,完全没有了儿时的热闹。我的收获虽未寻回儿时的记忆,但却有了另一番收获,吃了九十岁姥姥炸的油糕,尝了父母开春弄的嫩杨树叶,二姑姐家弄的柳树叶,都是新鲜的绿色食物。和亲戚们见见面,聊聊天,拉拉家常,心情回归到了纯朴自然的状态。有闲陪父母坐在戏院看戏,再次品味咿咿呀呀的唱念坐打,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人生就是如此,活在当下,乐在当下,珍惜在当下。




--END--

留言 1 144


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手媒体广告虚位以待

精选留言

看过了,登录分享一下感受
或留下意见、建议吧~

想免费发文?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