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郑志东:中国有个段笏咀村(白羊翻身)

郑志东:中国有个段笏咀村(白羊翻身)

订阅 2023-10-19

​人生如梦,发生在王建设身上的桩桩件件好事情和坏事情,仿佛就像梦里。

土生土长的王建设,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这个山沟旮旯的老农民这辈子居然会在CCTV露脸,可事情就是这样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究竟是王建设沾了白生生的羊儿的光?还是王建设为了子孙,一心养羊,苦心谋生的举动,感动了上苍?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CCTV片名为《一村一寨总关情》和《村里有群“混血羊”》2档节目中讲述山西省神池县段笏咀村购买先进育种技术对肉羊进行品种改良,脱贫有力,振兴有效的故事中,王建设是“头号主角”。

接受神池县融媒体记者采访的央视编导郭卫星、王国伟和摄影师董大刚,他们这样描述这个事情。王建设作为全国各地普通农民的一分子,有其不普通的一个人生故事。这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基本重要的元素。2017年,他们这个摄制组,一开始承接的是中宣部《纪录中国》项目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点项目《承诺》拍摄的大型扶贫纪录片,其后在摄制过程中领导们觉得贯穿王建设的故事作为一个村的变化去展现更适合中宣部立项的纪录片《一村一寨总关情》的内容要求。后来因为故事好,央视决定单独拍摄一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的栏目《三农群英汇》,片名为《村里有群“混血羊”》。

王建设小时候就喜欢羊羔子,长大后受益精准扶贫这一好政策,靠羊助力又走出了人生绝境,白胖胖的喜羊羊渡他家过大难,翻大身。冥冥之中,人和羊结下了难解之缘,留下了精彩故事。

神池县地处山西省忻州市西北部的黄土高原,是华北地区海拔最高的县,它属于雁门关农牧交错区,荒山荒坡多,适宜放牧养殖,是全省第二养羊大县。2013年,列入全省20个养羊重点县。以羊为主的养殖业是神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历史经验证明,以羊助农增收,可行有效。神池县政府购买先进育种技术,对全县肉羊进行品种改良。在国家税务总局忻州市税务局派驻到神池县段笏咀村的第一书记张伦的申请下,段笏咀村有幸成了该县的第一批试点村。

羊是神池百姓祖祖辈辈,传统饲养,十分熟悉且赖以生存的主要畜牧动物之一。儿没了,钱没了,王建设在资金极度短缺的困境中,2017年初是村支书刘震帮助他申请办理了扶贫养殖贷款6千元,兴建羊圈舍,又从金土梁支书换生子手中赊欠购回14只大羊和1只白生生的地产土羊,才孕育起新的生存希望。

王建设年过半百,明白知识是致富源泉的深刻道理。儿子没后,他的眼视力直线下降。他白天太忙没有时间,晚上眼睛看不清字。每天晚间就让孙女子给他读一篇《羊病防疫》的内容,增长点养羊窍门。畜牧局的人们看见老王爱学习,还给他送来不少《农村新技术》《中国畜牧》等科普读物。

王建设至从儿死后,起先就靠着养羊来打闹基本的生活口粮和曰杂开支,2017年王建设抓(阄)如愿领到了县上免费给特困农户的2只受孕母羊。这一年4月,他还通过扶贫贴息贷款扩大养殖总量,参与了神池县紫云牧业养殖合作社的借母还羔扶贫模式,又领到12只50斤重的母羊羔回家饲养。

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稳定农民持续增收不走过场,2018年,神池县政府为老百姓利益着想,及时推出了老病羊置换妊娠“湖羊”和“杜湖公羊”的新政策。当初段笏咀一些村民们最早养殖的第一批杜湖神羊,在出生后的第4个月,达到了出栏标准,当地政府就以高于市场每斤2元的价格开始回收公羊,去年置换,今年就卖,确实是致富的稳定来源。老王十分羡慕早入此列村民的收益。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张伦为激励王建设养小羊挣大钱,就在乡上下次置换羊的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王建设并专门带他来到换羊现场。

羊咩人吵,交易红火。别人家卖羊数票子发羊财了,老王才受到启发去置换,显然跟在了别人的后头。这次说啥也不能错过机会了。王建设作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那天一大早,第一个来到乡上置换羊现场,进行挑选置换,他用家里的4个老母羊置换了4个优种“杜湖羊”。

王建设打小就知道“绵羊”“山羊”,但“杜湖羊”这个名字,新鲜又陌生,后来才知道这是外国人让先生的“杰作”。

原来,这个让先生是山西省外国专家局邀请的业内知名遗传育种专家。让先生通过冷冻胚胎移植和冻精腹腔镜人工授精技术,将澳洲纯血种杜泊羊和中国湖羊进行杂交,繁育出了新羊品种。当地人就给它们起了个新名字叫“杜湖羊。”

让先生不仅是资深的羊专家,也是关心政治的人。他觉得中国扶贫项目,是一个非常宏大造福人民的好项目。作为国际友人,他能凭借一技之长在异国他乡服务,颇感荣幸,十分乐意和朴实的神池农民打交道。他觉得自己亲手培育出的新品种“杜湖羊”就像他的孩子,能够让千千万万个类似王建设一样的普通中国农民受益,他有满满的成就感。让先生通过翻译多次告诉王建设等村民,必须要具备养羊的科技意识,必须的提高养羊技术水平。有规有矩,才成方圆,落实以后,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达到脱贫致富目得。

山里的生活很无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王建设知道段笏咀村的青壮年大多都外出务工,留在村子里的以老年人居多。留守故土的农民们以种地为生,光靠种地收入单一,遇上灾年,收入降低。养羊是很好的一个产业,闲时勤快的人会散养几只羊,确保灾年,打不下粮,买上个羊,还有个小钱花。这次在张伦的好心劝说下,王建设毫不犹豫地作出置换选择。

神池县畜牧兽医中心主任侯联斌在置换羊发放会上对王建设和乡亲们说,置换发放给段笏咀村贫困户、养殖户的是畜牧产业扶贫优种羊,怀孕已经是2个月以上,确认了怀孕以后,才发到大家手里头。侯主任还特别强调两点,第一点是,一定要分群饲养,这个羊不要和人们原来的羊,放到一块,单独养单独放。第二点是,千万不能放牧。要求王建设和大家按着这个标准来饲养。

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使王建设听进去一半,忘了一半。他觉得,羊不难养,这些身边的羊羔子,怎养怎像。哪有那么多的说法?

如何饲养受孕母羊?尽管神池县畜牧局已经做了培训,但老王似乎对于饲养的方式并不认同。畜牧局的技术人员说,杜湖羊喜欢静,不能与土羊在一起圈养,但王建设嫌麻烦,就一起圈养。这可急坏了张伦。

张伦苦口婆心对王建设说,这会影响杜湖羊的生长,照你这样喂,弄上20年也不行,科学道理你怎能不听?

王建设心里嘀咕,自己的土经验难道就不是科学?前几天,自家1只大羊把小羊腿压断了,王建设就是用土办法把小羊的腿吊起来,这实际上就是牵引很管用,不仅小羊的骨头恢复长好啦,行走自如。他反问张伦,这是不是科学饲养?百姓的经验难道没有说服力吗?

张伦被老王执问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他转念一想说,一码事归一码事,老土的技术要保留发扬,新的技术也需要接受。张伦的那一套说法,王建设觉得要用事实去印证才有说服力,所以丝毫没有改变饲养方式的迹象。王建设有个老主意,村里老年人喂了一辈子羊,都是这样做的,能有什么不好?老百姓的固执倔强无知,的确让张伦有些头疼。

如何有效提高养殖户们的经济收入?改变他们的传统饲养方式成了当务之急。张伦是依据让先生的理论去说服老百姓的,但有些老百姓依然我行我素,不吃老外让先生那一套。杜湖羊适宜家里圈养,但养殖户硬把杜湖受孕母羊带出去放牧,和他们的土羊一起出坡。他们不知道,杜湖羊最怕惊了,一惊就流产,导致杜湖羊产羔率低,如果圈养,少了惊吓,杜湖羊产羔率2至4胎。如果用过去的传统的老办法、旧办法养杜湖羊,就产不下羊羔子,经济效益就上不去,所以一定要分栏圈养,不能散养,把它隔起来,不让它出去。

张伦还发现,农民养羊院里普遍太脏,农民图省事直接把饲料倒在地上喂羊,羊吃了就容易生病。

张伦是个很有思路的好干部,他遵循一果多因得辨证原则,不厌其烦地去改变王建设等人的固执观念。他认定神池县的羊产业从基础做起,从这个转换百姓传统念头做起,从他们村干部勤奋引领做起,只有多种因素有机结合到一起,才能把神池这个地方的羊产业做强做大,结出善果。

科学胜于争辩。几个月后,诚垦接受听劝的段笏咀村3个养殖户家的杜湖母羊陆续产下了多胎羊羔。王建设养的杜湖羊,却没多产下羔。养羊就为它下的羔子多,羔子多,收入多,赚钱多。在张伦精心监管和劝导中,在事实面前,王建设和一些村民终于改掉了以往陈旧的饲养方式。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隔行如隔山,养羊学问非同一般。因母羊一胎生育得比较多,导致母羊和羊羔严重营养不良,母羊就会面临死亡。这个棘手问题又摆在了王建设和张伦面前,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吗?

神池县杜湖羊繁育基地是王建设常跑的地方,他这里有熟人,人家有技术,肯定会有解决的方法。王建设从翻译那里得知让先生除了相关育种技术服务外,还在培养一批相关技术人员,兽医王军伟有幸成了他在中国的第一个徒弟。

王军伟每次总是热情地接待这个同姓的家人。在王军伟眼里,有专劲的农民,才有素质,何况一姓,五百年前就是一家,所以对王建设高看一眼,并混熟成友。从王军伟这里,王建设获得了不少知识呢。王军伟告诉王建设,只要显微镜照见有2个卵泡,这只杜湖母羊保准就能生双胞胎羊羔。人工授精50天后,他们就用超声验孕的方法对母羊验孕,验证是怀孕的母羊无疑,就会分发到王建设等需要的农户手里。

王建设这次向王军伟反映,杜湖母羊生育胎多,养下的羊羔子,软得站不起来。王军伟就去王建设家里实地查看发现,王建设喂羊的饲草饲料单一,严重缺钙,是母羊营养不良导致的问题。王军伟说,不要光喂玉米杆,像豆秸、叶脉草等都是喂羊的好草,要混合起来喂,不要单喂一种草料。

王建设以前有啥喂啥,光喂玉米杆。但王军伟说,人和牲口一样,要改般换样给它“吃饭”,更不能饱一顿,饥一顿,伤害它的脾胃,长势不好。小王指导老王,每天必须定时定量饲养,羊才能长好。小王口直批评指责老王老脑筋不讲科学,你想怎养就怎养,政府永远扶不起你来。老王还从小王嘴里得知,山西是比较缺锡的地方,缺锡造成羊羔生下就软,站不起来。小王还告诉老王,放牧的羊出去就没这些麻烦事,它吃得杂草里头营养元素基本能达到它的营养需求。但是家里圈养,这些东西就缺少了,所以必须从饲料里头添加。至那以后,王建设就在羊产羔的第2天给羔羊补1毫升的锡,补1毫升铁,配合全钾料,保证羊营养均衡,长相良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眼看着其他村民家的母羊陆续生产,王建设家的羊却迟迟没有动静,发羊财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而且还养死了一只。让先生了解到,原因是王建设喂羊的饲料是豆秸,豆秸下雨湿了,发霉了。病从口入,羊吃了,就出了问题。

王建设自以为是,总以几辈子人的老经验去饲养,接连吃亏。王建设个人养羊的问题其他村民也存在共性。张伦就此特意请来杜湖羊繁育基地的让先生免费举办培训班,结合王建设等人的教训,有针对性地指导专业知识,事半功倍,立竿见影。

针不磨生锈,人不学落后。王建设吃一堑,长一智。经过几次教训,他虚心向回神池县返乡创业的年轻后生郭三如那里又取到了肥羊的“真经”,膘好主因在于饲料。干草上膘快,而且膻味不重。几番周折,王建设终于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找到了养殖杜湖羊的最好方法。王建设过去养的羊邋里邋遢,现在个个都长得白白胖胖。

汗水流过有金秋,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建设精心饲养,第3年时,羊就达到30多只,其中21只母羊每年最少也能产下40只小羊羔。有一年有1只母羊1次就产了4只小羊,小羊虽然长得慢,张桂平没舍得丢1只,硬是喂奶粉把小羊喂大。为让羊儿肥壮,王建设专门种了8亩优良牧草,虽耗费人工,但节约精料,又改良羊的胴体品质,增加体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王建设养的羊肥,市场俏销,卖羊收入不仅还了部分外债,而且平日孙女上学钱紧缺时,也能卖羊换钱。王建设说自己养羊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老把式有了新观点,如虎添翼飞黄腾达。王建设和村民们努力以自己的千辛万苦,去深耕村里千亩沃土,共筑兴村宏伟蓝图。

2022年初,王建设的养羊规模已经从原来的30只,增加到了现在的98只,加上60亩地的杂粮种植,一年收入至少有7万元,逐步还清儿子生前短下同学三宝、四仁、张有中、二生生、武桂林、王凯的40多万欠款。

神池县在8个乡镇都修建了1个扩繁场,对村民的杜湖公羊进行回收。仅2020年,全县8余万农民人均养羊纯收入突破5000元。而这一目标,段笏咀村,在2019年年底就得以实现。

郑志东,1971年生,山西神池人。中国新闻学院毕业。现任神池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80余万字。

李少建原创书画作品,来自网络,侵删

--END--



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手媒体广告虚位以待

精选留言

看过了,登录分享一下感受
或留下意见、建议吧~

想免费发文?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