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营烈士塔的前世今生

大营烈士塔的前世今生

订阅 1-17 09:00

  作者 许新蕾

日前,在《太原道》阅读一篇记录京原铁路线建设的文章时,意外发现一张拍摄于五十三年(1970年)前的照片,其背景建筑物非常眼熟,当时立即惊呼这不就是我们老家大营的烈士塔么?

  我的老家大营是位于五台山东台脚下、滹沱河源头和多个军事关口处的一个重镇,历有“五路七县旱码头”之说,也有“天下十三省,大营总风筒”之称,同时因处于防守竹柏口、大寨口、平型关、团城口、太安岭口、葫芦口、凌云口的要冲上,一直是兵来将往的大型屯兵之地,这就是“大营”这个地名的来历。

抗战时期的平型关战役,垮过黄河完成长距离行军的我军115师就是在这里完成集结和战前布署的,然后冒雨开赴了几十里之外乔儿沟战场,一举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大营烈士塔始建于抗战刚刚取得胜利后的1946年,是由晋察冀边区繁峙县抗日政府出资兴建的,塔分两层,六面翘角,刻有国旗、战士、青松、白鹤、飞龙、舞凤、奔鹿、戏狮、奇花、异卉等图案。塔的正面有牌匾两块。第一层匾题:“民族之光”,第二层匾题:“民族英雄”。

纪念塔内,一座正六棱形的石碑直贯上下两层。第一层正对门一面刻大字一行:“晋察冀边区繁峙县抗日战争英雄烈士纪念塔”,背面刻有《修建烈士塔序文》。其余4面分别记载着建筑委员会名单、序文撰写者姓名、书碑者姓名及建塔石、木、泥、画、瓦等工匠名单。

沿木楼梯上第二层,碑文为《烈士芳名谱》,上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光荣牺牲的337名烈士,每名烈士记录了“姓名”、“年龄”、“性别”、“政治面目”、“籍贯”、“牺牲时间”、“牺牲地点”等信息。

  大营烈士塔建于大营堡墙北墙外的一处空地上,位置在大营旧街东头顶头处,过去和现在旧街东西向没有直线连通,大概就是因为当年有这样一个烈士塔存在的缘故吧。

大营烈士塔所在的院子里,原来有大片烈士坟墓,这些坟墓顺着西面的大门入口步道布置在塔的西北面,不知从那一年起,烈士塔的正南面建起一个戏台,烈士塔与这个戏台还共存了好几年。

笔者就是因为经常站在烈士塔的基础上看戏而记住了这个塔的模样,只是没有记住这个塔还有一个门,也没有记住门里还有一个上楼的梯子,大概当时这个门也是加锁的缘故吧。

第一次进入这个有塔的院子时,还看到过个体较小的一片坟堆,坟头当时大概有二三十个吧,我是跟随着一伙看江湖卖艺的人进入这个院子的,那个卖艺的正拉开架势在这些坟头边缘兜售他的狗皮膏药时,有位大营本地叫闰生的人把他轰出去了。

也许有人会奇怪,繁峙县烈士塔为什么会建在远离县城的大营?我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分析这个问题要从1946年这个特定历史时期抗日政府所处的环境入手,繁峙县城是1946年秋天获得解放的,而工艺复杂的这个塔是1946年就建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大营早于繁峙成为解放区的。分析这个问题也应该充分考虑解放大营时我军牺牲人员较多这个因素,而那些牺牲的烈士很可能最早就集中埋葬在这儿,才决定在这里建一个烈士塔的。

据民间传说,解放大营的战斗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里进行的,是由我军两只不同番号的部队完成的,这两只部队约定由南和北两个不同方向同时向大营堡里日军驻地进攻,因天太黑和缺少通讯联系,导致伤亡较多。

1976年4月,规模较大的砂河烈士陵园改扩建建设已经完成,有关方面决定将大营烈士塔全部迁移到砂河烈士陵园中。

这就是现在砂河烈士陵园内部的烈士塔,对比新旧照片,建筑结构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甚至包括塔体上的两个牌匾也一模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原址是坐东朝西,现址是坐北朝南。

烈士塔安放了我们民族的英雄和我们民族的魂,在华夏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是他们站了出来,勇敢地面对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和硝烟弥漫,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时代的丰碑,提醒着后人不要忘记这段苦难的历史,也激励着后人自强不息、砥砺前行。

--END--



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文章转载自美篇大营烈士塔的前世今生

手媒体广告虚位以待

精选留言

看过了,登录分享一下感受
或留下意见、建议吧~

想免费发文?点这里